(记者 姜小玲)麦家的最新长篇小说《刀尖》近日将推出,这是麦家自2008年以《暗算》问鼎茅盾文学奖之后再次推出的重磅力作。麦家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坦然承认是一本 “谍战小说”,也是“最后一次”。
据悉,《刀尖》从缘起到出版的整个过程长达30年。期间,麦家反复修撰改写,光创作就持续了整整8年,可以说,这是他耗时最长的一部小说。而在小说的背后更有一段长达30年的渊源和一个尘封70年的传奇。
1981年,麦家在浙江富阳偶遇时任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招生官的王亚坤,并被该大学福州分院录取。求学期间,麦家与王亚坤夫妇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3年夏天,王亚坤夫妇到访麦家的成都寓所,带去了整整一箱材料,他们希望麦家能写写“箱子里的事情”。原来,箱子里的档案资料全部出自王夫人的父母——二人曾是从事谍报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这批档案总共有七八十万字。麦家读完材料,创作冲动十分强烈。
2003年11月,麦家完成了第一稿,取名《两个老牌特务的底牌》,王氏夫妇看后认为不够真实。就是为了这“真实”两个字,在接下来的4年间,一方面麦家不断地大篇幅修改,另一方面王氏夫妇东奔西走,苦心搜集更多的资料和档案供他参用。 2008年,麦家重新开始创作第二稿,一直到年底才完成初稿,取名《刀尖上行走》。其后,在创作和出版《风声》《风语》期间,麦家又对作品做了多达数十次的局部修改。 2011年,根据出版编辑的意见,麦家对小说再一次从头梳理补充,并将作品更名为《刀尖》。
麦家说:“我一向不大情愿用‘谍战’两字来定位自己的作品,我通常更愿意说我的作品是‘特情小说’或‘新智力小说’,因为它们更多关乎的是侦听、破译、解密,和传统意义上的谍战并不对称。我笔下主人公多是技术侦察界的天才、精英,他们靠技术和智慧收集情报,而不是勇气和胆识,他们面对的‘敌人’也不是刀枪和死亡,而是白色的墙壁和像死亡一样的宁静。而传统谍战的主人公,往往要直面刀枪和死亡:死亡是他们每一次行动的主题。从这个角度说,《刀尖》才是我愿意坦然承认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谍战长篇。 ”他表示,这也是自己最后一次写这种类型的故事。原因有两个,一是现在写谍战特情的作品太多,当中不乏优秀之作,但也许更不缺追风、平庸之作,这个“品牌”被砸烂了;二是特情谍战类的东西也写够了,积累的素材和创作冲动日渐少了,再写很难超越自己。 “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从年少时就埋下的梦,一个平凡又神奇的故事,它一直伴我成长至今,令我梦牵情绕。所以,这两年我要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去琢磨一下它,关心一下它,希望有一天它能成为我的转型之作问世。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