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本是词作者麻扶摇的“出征誓词”,他平生只写过这一首歌词,再没有写过第二首;作曲家周巍峙半小时内就在大腿上敲打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志愿军战歌》原是出征誓词
吴志菲
中国音乐家协会有位会员平生只写过一首歌词,再没有写过第二首,甚至连想也没有想过再写。当年,音协盛情邀请他入会,他才填表入会。他尽管一生只写了一首歌,却唱响大江南北;一生只写了一首歌,却名震乐坛,可谓“空前绝后”。这首歌就是著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个人就是词作者麻扶摇。
昏黄煤油灯下的“出征誓词”1950年初秋,为准备参加抗美援朝,麻扶摇所在炮兵第一师二十六团开赴鸭绿江边整装待命。在五连召开的表决心大会上,好几个班的决心书上都写着“保卫和平,保卫祖国,保卫家乡”;有的战士发言中写出“横渡鸭绿江”的句子;几乎所有发言中都有“打败美帝野心狼”的口号。作为连指导员的麻扶摇将战士们发自内心的誓言记录了下来。
当天晚上,他趴在昏黄的煤油灯下连夜赶写战前发言稿。写来写去,总是那几条——听从指挥,严守纪律,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只讲这几条,他总觉得不来劲,应该一上台,就来几句响亮的誓词,把基层官兵的激情表达出来。
麻扶摇辗转反侧,浮想联翩。昔日“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历史画卷又浮现在眼前,他的视角落在了“中华儿女”的群体形象上。
麻扶摇想,现在集结在鸭绿江畔的志愿军指战员心中沸腾的热血,正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经历内忧外患过程中逐渐培育起来的浩然正气在新中国人民身上的升华和历史延续,于是,“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这振奋人心的词句便跃入他的脑海。对!就用它来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与和平的旗帜,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为了表现指战员把保家卫国和保卫世界和平融为一体的博大胸怀,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他又写下了“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他越写心情越激动,思路也更加开阔,并对战争前途进行思考,他又写下了第3个句子:“中华的好儿郎,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这是在号召,也是在呐喊;既是对指战员神圣使命感的写照,也是自我感情的抒发,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魂的热情歌颂。
写完后,麻扶摇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满足感,不由得朗读起这首出征诗:“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的好儿郎,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吟完,收起纸笔,掀起棉被,蒙头大睡起来。日后,麻扶摇说:“我当时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只是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指战员们出征前昂扬的斗志,使他产生了写作的激情和冲动。
“出征誓词”被《人民日报》引用
第二天,在动员大会上,麻扶摇挥着拳头,慷慨激昂地朗诵了这首自己创编的“枪杆诗”。通俗易懂,激情澎湃,声调高亢,赢得了战友们最热烈的掌声。会后,他将这首誓词抄写在连队黑板上,还在团誓师大会上宣读。
很快,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创办的《骨干报》相继刊登了这首诗。当时,连队一位曾姓的文化教员还为这首诗谱了曲,在全连教唱。麻扶摇后来回忆说:“最早的那个曲子,不好听,没传下来。现在我不记得,大概也没有人记得。不过,当时部队唱得很起劲。”1950年10月23日,他们连就是唱着这首歌,跨过鸭绿江的。让麻扶摇惊奇的是,后面来的一支支后续部队,都是唱着这首歌走上了战场。
1950年10月2日,新华社社长陈克寒找到刚从三野总分社调到总社军事组的陈伯坚谈话,说由于形势的发展,要派他到东北边防部队,并说仗可能打也可能不打,打起来可能报道也可能不报道,一切都待到了前方再定。10月12日,陈伯坚从北京启程经沈阳前往安东。
入朝前,部队进行战前动员。陈伯坚作为新华社随军记者到麻扶摇所在炮兵部队采访时,看到连队的墙报上贴满了各种决心书,并偶然看到那首在战士中广为传诵的诗,觉得诗写得好,充满战斗气氛,就抄录了下来。
在一次战役结束后,陈伯坚在撰写《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战地通讯中就引用了这首诗作为开头,但同时也将其中“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以表示英雄气概;把“中华的好儿郎”改为“中国好儿女”,以增强读音脆度。
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这篇战地通讯,这首诗醒目地排在标题下面。
周巍峙半个小时谱好曲
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周巍峙一直关注着抗美援朝这场关系新中国安危的战争,并着力组织抗美援朝的文艺宣传工作。1950年11月26日下午,正在艺术局局长田汉家开会的周巍峙拿起当天的《人民日报》,一段大气磅礴的志愿军誓词跃入眼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立刻被诗中的豪迈气概和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迸发出难以抑制的创作激情,轻声哼哼,感到很上口,就在腿上敲打敲打,不到半小时把旋律在腿上敲打出来,一首经典乐曲就此一气呵成。每一个音符都是那么紧凑又干脆有力,绝不拖泥带水,将所有的情感都汇聚到一块,从而聚焦出一种慷慨激昂的效果。
当时,周巍峙接受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把“打败美帝野心狼”改为“打败美国野心狼”。而后,周巍峙还特别在手稿下面注明:“此歌写于1950年11月26日下午,田汉同志住处。在听会时写成。”后来,这份手稿捐给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回家后,周巍峙又用行书重新誊写了一遍。随即,他把这首歌交给了《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诗人袁水拍,并与袁水拍商量了一下,把歌名选用了诗的最后一句“打败美国野心狼”。
11月30日,《人民日报》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再次发表了这首歌。随后,12月初的《时事手册》半月刊也发表了。
歌曲发表后,周巍峙总觉得歌名不够理想。恰在这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旅大市委主办的《民主青年》杂志,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战歌》为题,在12月1日出版的第117期上以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歌词。在点评这首歌曲时,说它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进行曲。周巍峙发现后很高兴,认为“战歌”一词用得好,受到启发后就将这首歌曲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1年4月10日,《人民日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歌名,又一次发表了这首歌。
同年4月2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知,规定以《义勇军进行曲》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两首歌曲为全国人民五一劳动节游行时的基本歌曲。
歌词作者因为评奖而被披露
1953年,政务院文化部和全国文联共同开展对1949年至1952年间产生的群众歌曲的评奖活动。经过由下而上的推荐,从3年间全国发表的万余首歌曲中,评选出了9首歌曲获一等奖,其中就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要发奖金了,这时候,有关部门开始寻找词作者。周巍峙说是取自新华社记者陈伯坚的报道,陈伯坚说是从炮一师采访到的,炮一师很快找到麻扶摇,他还是那句话:“至少‘跨过’两个字肯定不是我写的。”首长急了,说:“这不是你麻扶摇个人的事,它关系到我们部队的荣誉。”并找出当年刊登动员会消息的小报说:“在大会上宣读这首誓词表决心的,不就是你麻扶摇吗?”麻扶摇只好笑着点头了。
1959年,音乐出版社出版大型歌集《歌唱祖国》收录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第一次正式标明“麻扶摇词”。此后,各种报刊登载这首歌曲时,词作者一律改署为“麻扶摇”。然而,直到晚年,麻扶摇仍然坚持说:“词虽然是我写的,但反映的是部队指战员当时的心声,也是全国人民当时的心声。即使我不写,别人也会写出来。不是我有多么高的才能。就算我成了名人,也是时势造出来的。”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麻扶摇曾多次回过东北老家,但却从未提过自己和这首歌的故事,家乡父老很多人至今还不知道他就是志愿军战歌的词作者。
谈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麻扶摇豪爽地笑着说:“那时候,我根本不懂写歌词,也不是为唱歌而写词。战歌唱响后,有人说我成了名人,是歌词作家,我一概摇头否认。我只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是人民军队里的一名政治工作者。当年也不是作为歌词而创作的,而是作为大会的发言而写的。我不是搞创作的,以后再没有写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