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王蒙:什么是文化的软实力?关键在文化的有效性

2011年11月17日 20:54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华传统文化与软实力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是一个覆盖面、影响面巨大的文化,是一个独树一帜并拥有巨大的影响与声誉的东方文化。与一些变成了博物馆文化与观光奇景的文化不同,它历经曲折,回应了严峻的挑战,走出了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阴影,如今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它仍然主导着海峡两岸十几亿人的生活与思想,它是一个能够与世界主流文化与现代文化、先进文化相交流、相对话、互补互通、与时俱进的活的文化。

  尤其是,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富有历史感与独具特点的世界观与哲学观,一种人文价值与思路,一种独特的与精致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工艺设计、文化瑰宝,一种乐生的、务实的、注重此岸性的生活态度与生活质量,提供了一种有参考意义的克服现代性某些负面弊端的思路。

  中华文化,首先是汉字文化。它重整合,重大概念,重万事万物间的关联,重书写与万事万物的统一。例如一个牛字,派生出牛奶、牛皮、牛肉、牛毛,又区分为水牛、黄牛、奶牛、公牛、疯牛……而其他语系中这些词大多是各自构造而不提供它们间的关系信息。由于它的词汇的系统性、层次性与分类性综合性的讲究,又由于古代中华民族的求实精神,它不是着力于塑造人格神,而是追求终极概念——理念之“神”,如道、德、通、大、一、仁、义、天、易。追求自高而低、自低而高、自大而小、自小而大的思维秩序与社会秩序。

  中华文化是一个泛道德主义的文化。它强调人伦关系,强调和谐与秩序的理想,主张克制无限竞争与不断膨胀的欲望,强调人生而有之的伦理义务(而不是权利),强调敬天与天人合一。这虽然有它的不足,影响了数千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文化的创新与突破,但同时,它维护了中华大国的延续与统一,帮助中华民族渡过了重重难关,以充满活力的姿态进入了21世纪。而且,今天看来,它对于回应恶性竞争、欲望膨胀、生存压力与飞速发展中的浮躁心理这种种“现代病”,是有启迪意义的。

  同时,中国文化又是具有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取向的伟大文化。它强调勤俭,强调刻苦与奋斗,强调精神价值与气节,唾弃一味的享受与无所事事。它较易与迅猛发展的现代性接轨,它接受发展是硬道理的思路,而较少那种仇视现代性、敌视科学技术的心理与不求上进、消极懒惰的人生态度。例如,极端宗教、恐怖主义与民族分裂三种势力及其文化背景的存在,与中华文化的传统便大异其趣,它们已经成为人类的公害。再如在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的作品中,在印度与喀麦隆的民间故事中,都有相同的懒惰有理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在中国是无法被接受的。

  地球不能垄断,文化不可单一,中华文化,它的对于和谐的提倡,对于竞争的宏观调控,对于信仰激情与传教士冲动的抑制,对于天道的敬畏,是现代世界主流文化、以欧洲为中心的基督教文明的最重要的与有益的参照系统之一。

  那么,什么是文化的软实力呢?关键在于此种文化的有效性,我所说的有效的文化是说:

  第一、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简单地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或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使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与影响的人,聚拢起来,友好起来,而不是恶斗不已,仇视与分裂。

  第三、它能坚持自身的特色,自己的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通,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压力,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

  第四、它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与抗逆抗压的能力,它能够与时俱进,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自强不息。同时又有足够的对于自身的传统的珍爱与信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走过曲折的道路,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经历了痛苦的文化危机与文化骚乱,同时我们已经并正在靠拢上述的四点文化期许。我们一定能够做得更好。我们已经并正在克服面临急剧走向现代化、全球化的世界所产生的紧张、困惑、焦虑与进退失据,我们一定能够做到文化兴国,创造历史,为后世子孙并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