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给上海人带来愉悦的玩物
杨忠明
旧闻作家杨忠明历年采访和记录了有关老上海玩物种种异致趣事,结集《玩物——老上海文玩》,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新近出版。这些曾给老上海人带来愉悦的老玩物,都印烙着那个年代的岁月留痕。沪人对于数十年前的玩物有一种怀旧的感觉,杨忠明笔下罗列的印章、鸟笼、清供、盆景、留声机、矿石机、香烟牌子……等等,盈眸瑰宝,万物琳琅,蔚为大观,今日同好者读之,情契趣合,有似宿梦重漫。
张雄雄说翡翠鉴识
张雄雄鉴赏翡翠手镯有秘诀,他说,旧时慈禧最爱翡翠,老上海人有钱女主人也喜欢戴翡翠手镯,显示高贵典雅;佣人不戴,因为佣人要烧饭,翡翠怕火烤。古代翡翠手镯与现在新制的不一样,好的翡翠不是看而是听音!好翠,清脆悦耳,声音越响亮且质地坚密就越好。一听声音,敲之,发声清脆如金属声、灵璧石声为上佳,音低沉浑浊为劣物。二再看,观之,老货种好色泽、纯净、水头足、放在水中有雪花状即矿物颗粒的闪光(即翠性),通灵度好、明澈润洁为上品,有裂格、石性足、透明度差的则是不可取之物。三手摸,三指轻摸,手镯内壁有阶梯状感觉,仔细摸手镯还有大小头状态(不是通圆,而是粗细不匀),这是古代手工制作时遗留下来的痕迹,就像古玉的牌子也一定是饰纹不对称的,新工用机器碾磨,因而十分圆滑,就不会有此感觉!
在张雄雄眼中,一件翡翠饰品若有玻璃光泽的,要么是假货,要么是真货,就凭以上鉴别之法,真伪立现!一般来说,咬过土的翡翠无光,那只能听声音的感觉与形状来鉴定。张雄雄特别告知:翡翠是女人玩物,男士不宜。刚出土后的翡翠最好戴在女人身上,戴一段时间后,就要取下放在水里浸,器皿越大越好,水温要加热到32摄氏度,要勤换水,这样它就会吐出灰土杂物;要来来回回浸几年,就像我们从前洗猪肺一样,要灌水再用手拍打,脏物就会出净。通常,翡翠手镯上带有草龙灵芝雕工的,往往是用有暗格的瑕疵原料做成,以把毛病借掉,无格裂的不会雕工上去,所以,买素面翡翠手镯收藏最佳。收藏古玉或翡翠要当心碰到圆柱状的玦,这是用断了的手镯残件改制。一般玦是薄片状,翡翠无玦,历史上汉代不可能有翡翠出现。
矿石机中说童年
在上海老照片中,老弄堂、棚屋区屋顶上时常会出现一根竹竿挑着类似蜘蛛网似的细电线,那就是20世纪三、四、五十年代上海滩流行的矿石收音机的天线,是那个年代城市特有的符号。老玩物矿石机对当代80、90后的青年来说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们会说,现在是高科技、快节奏、电脑网络时代,我们现在玩的是MP4和10兆光纤宽带,那陈年老古董矿石收音机是什么土里土气的玩意儿,还值得一谈吗?可是人们的口味是要常常换换的,我发现现在竟然也有人在用老式矿石机收听电台广播与音乐,打造节能低碳生活。倘若你打开电脑用“矿石机”三字搜索互联网,关于矿石机的帖子可真不少,还有一个“矿石机论坛”,里面怀旧、记忆童年、少年玩矿石机的快乐,留言是铺天盖地般涌出。有人从旧上海杂志中找到一份珍贵资料,说它真实反映了无线电传入中国早期的历史:“民国十一年(1922年),上海《东方杂志》十九卷十一期刊载一位名为健孟的人写的文章《最简单的受话器》,堪称我国最早从技术上制作上介绍收音机的文章。 ‘受话器’这个概念也是我国早期对收音机的称呼之一,这台早期矿石机的制造材料是,纸筒1个,书钉13个,纸夹3个,26号裹面铜线两盎司,矽石或石榴石1片,针1支等……”
1961年我读龙门民办小学三年级时,看见同学在家里头上左右各套着一个圆的黑色东西,拨弄着面前一块板上的线圈等物,说是在听广播收音机,我套上那家伙一听,嘿!神了,真的有遥远的声音隐隐传来。之后,我就和另外几个同学忙开了,买了一本《矿石收音机》,照着书本里的介绍,买漆包线、矿石检波器、接线柱、一副旧听筒,自己做线圈纸筒,然后颤颤巍巍地爬上三楼那高高的屋顶安装天线。前前后后花了几元钱,一阵忙活后,竟然也拥有了我的第一台矿石收音机,但是那台收音机里经常会出现“夹音”,也就是两个或者更多电台在一起响。我用的是一个活动矿石检波器,矿石装在两端是金属帽的透明硬管里,一粒矿石在管的另一头,另一头是一根头发丝般的可调节的铜丝接触矿石,有一个圆拨头可以调节弹簧针与矿石的触点,以选择最佳位置,获得最响的声音。矿石机虽然声音很轻,但在那年头,只要有少年儿童广播节目听,就会觉得非常幸福快乐,令人羡慕,矿石机里传来的广播音乐伴我度过了我童年最难忘的岁月……
老上海人爱盆景
“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用宜兴长方盆叠起一峰,偏于左而凸于右,背作横方纹,如云林石法,巉岩凹凸,若临江石矶状……”这是清沈三白《浮生六记》中关于自作盆景的描述。
沪人也喜玩弄盆景,数块山石、一泓清水,便可布置成唐王维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仙境,或是东坡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之诗意。旧时,老上海公园、庙宇、花圃、私人庭院、中医诊所、理发店、小寄售店、古玩铺等地方,都可以欣赏到沪人制作的山石、水石、老桩盆景。
老上海有个叫孔志清的是制作水石盆景高手,他是名画家孔小瑜的兄长,他做的水石盆景有宋元画意,曾和盆栽盆景名家周瘦鹃一起开过盆景展览会。孔志清的赤壁夜游、潇湘雨霁、梁山水泊、石钟奇迹等作品,意境空灵,深获沪上园艺盆景爱好者、专家的赞许、喜爱。
上海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在《梓翁说园》写道:“我国盆栽之产生,与建筑具有密切之关系,古代住宅以院落天井组合而成,周以楼廊或墙垣,空间狭小,阳光较少,故吴下人家每以寸石尺树布置小景,点缀其间。往往见天不见日,或初阳煦照,一瞬即过,要皆能适植物之性,保持一定之温度与阳光,物以赖生,景供人观。”
东坡诗云:“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空庭不受日,草木自然苍。”说到盆景,明代上海画家松江人张南垣,常用山水画法叠石。尝论叠石之技,以为“世之聚危石作洞壑者,气象蹙促,由于不通画理。”他做的盆景,与叠石并称“二绝”。世称“山石张”,在江南一带很有名气 。由此可见盆景制作与中国山水绘画艺术创作是一脉相承的。
上海嘉定竹刻名家朱稚征(号三松)更是多才多艺,所培植的盆景,名闻乡里,清代学者钱大昕作诗:“移栽盆树依窗前,截得筠筒手自镌。花鸟徐熙山马远,无人知是小松传。”虽然我们不能亲眼看到他制作的盆景,但是上海嘉定南翔古猗园——这座江南名园就是朱稚征亲自设计的。这是明万历年间,河南府通判闵士籍在家乡嘉定南翔建宅园,请朱三松为之规划设计,园中树木、假山都由他一手布局。园成,取《诗经》“绿竹猗猗”之句,定名“猗园”(现名“古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