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本报评论员 李晓亮
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昨日由华西都市报全国独家发布后激起强烈社会反响,“作家”和“富豪”的深度嫁接,每次都成为公众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但争议也从未停歇,争议大致来自两方面,一是圈外公共舆论层面:“文坛不能空有富豪没有文豪”……另一种则来自圈内当事者,比如不少作家“不领情”。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笔耕致富合情合理,远离作家富豪榜不过是假清高”。而若说有能力上却不愿上榜的作家,是清
高或矫情,那不能不承认,绝大多数的作家和文化从业者,竟连这种清高和矫情的资格都没有。这或才是社会最大的悲哀。
娱乐圈里“羡慕嫉妒恨”,文化圈则“空虚寂寞冷”。国内版税过亿的作家寥寥数人,历年登榜作家累积不过百十人,绝大多数写作者稿费收入维持生计都难。或正是在此语境下,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这些年一再强调,制榜是“要向通过汉语写作合法致富的作家们致敬”。
在这个资源整合资本运作时代,一个国家的文化工作者,若总背着清贫十字架,也未必都能像曹雪芹那样苦心孤诣整出一部惊艳世界文坛的巨著。庸常情势下,一个连生计都无着落的文字工作者,是难以用独立的思想内核,创作出散发自由独立精神光芒的文化作品的。
欣喜的是,近年上榜作家中,不少已完成或正经历从单纯写作到多元文化资本运作的转型。其中最成功者,无疑是商人郭敬明。
看到这些读者用钱投票选出的上榜作家,你会发现“君子固穷”的念头早该改改了。这些文化财富精英,不啻树立一个个市场化写作标杆,并拓展了大众阅读文化路径。文化创富过程中,也涵养了更丰富的现代意蕴和价值阐释。
中国文化发展,需要更多创富作家,需要更成熟的文化产业理念和操作。当创富成为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当不仅作家而是所有文字、文化从业者都凭着自身努力,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时,“文化大国”、“文化软实力”才会得到最真实生动注解和诠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