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孙中山1911》:不停留在研究第一枪是谁打的

2011年11月22日 16: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天下为公——孙中山1911》河北拍摄现场

            

《天下为公——孙中山1911》广州拍摄现场

  本报记者 刘 淼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小荧屏、大银幕上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出品的6集文献纪录片《天下为公——孙中山1911》也于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并创下了较高收视率。

  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45周年纪念日,《天下为公——孙中山1911》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近代史与影视创作方面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对该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解读。这部历时两年、历经10余个国家拍摄的大型文献纪录片,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鸿篇巨制的品相

  文献纪录片《天下为公——孙中山1911》以“天下为公”的美好愿景为切入视角,以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的历程为叙述主轴,重点突出百年民族史及以孙中山为首的仁人志士的奋斗历史。

  该片以《世纪之梦》、《血祭轩辕》、《碧血横飞》、《大道之行》、《赤子之心》、《天下为公》形成6个分主题,每个主题以编年体方式各自独立成章,即为6集内容。该片于今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黄金档播出,受到观众热捧,收视同比增长32%。

  而《天下为公——孙中山1911》历时两年、历经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拍摄,总撰稿王树增和总编导李黎联合领衔的强大创作制作团队,再加上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在史实、资料方面的鼎力支持,使得该片绝对有着鸿篇巨制的品相。

  与会专家认为,《天下为公——孙中山1911》以调度时空形成全景结构,以深度叙述展示文化层次,以新老影像叠化交集历史,以解读旧照细品事件,是一部严谨又不失轻松的文献纪录片。

  海外寻访是亮点

  对孙中山海外历程的寻访是《天下为公——孙中山1911》的一大亮点。专家们认为,该片寻访之细、展示之丰,非常少见。海外拍摄素材贯穿全片,尤以第一集为重——孙中山就读的学校、所学科目、化名、考试成绩等事无巨细,全都一一考证、呈现,并以原件、原档示人,非常珍贵。

  据制片人李语介绍,剧组在两年时间里,先后到武汉、南京以及美国、英国等地采访拍摄,找到了当年的海外华侨以自己1岁儿子的名义向革命捐款的捐款单,甚至还采访到了孙中山在英国期间接触过的英国人的后裔。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说,这部纪录片从创作之初就希望以真实来表现历史、打动观众。“因此,我们用真实的史料来表现,档案馆提供了当时的一些文件、电报、录音、照片,包括当时的新闻报道,这些史料在这部纪录片中都有大量展示。”

  中国文联副主席丁荫楠曾在1986年拍了电影《孙中山》,而这部电影至今保持着9项金鸡大奖的纪录。研讨会上,丁荫楠对《天下为公——孙中山1911》采集资料不吝本钱依然十分感慨,“当年我们拍摄《孙中山》的时候,拿着6万美元,沿着孙中山革命前走过的路重新走了一遍,连澳门和日本都去了,就是没去英国,《天下为公——孙中山1911》比我们的材料更全。”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表示,全片有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反映得很真实,“比如准确把握了孙中山海外筹款经历。该片应该在学校中推广,让年轻一代了解一下历史。”

  解说词堪称美文

  除史实资料丰富外,与会专家对《天下为公——孙中山1911》独特、新颖的解说词也都予以认可。李黎也说:“好的历史文献片,叙述必须是一篇美文。”

  王树增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提出,除了官方特制的纪录片外,官方语言不能够入纪录片文本,“纪录片是艺术品,艺术品必须建立起艺术语言体系,不然就是官方文件。当代纪录片普遍存在着‘看图识字’的弊病,大部分解说词是画面的附庸和介绍。而好的文本则需要阐述画面之外的东西,凡是画面能够解释的含义,文本不但不能重复,而且需要具有引领深层次审美的功能。”

  他还提出,纪录片文本的当代视角是决定纪录片质量的关键,“重续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今天和未来,不顾今日社会的需求而单纯地记录历史的纪录片,没有生产的理由。以史为鉴,就是面对历史如同照镜子,满足自信的要求,然后发现脸上的污点,然后去除。要尊重当代的审美潮流,密切关注当代的社会需求,靠近当代生活的思维模式,这就是让历史为今日服务的基本含义。”

  纪录片前景看好

  人们提起孙中山,首先想到的就是“天下为公”。“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是先人提出的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国人对“天下为公”这4个字的了解,正是基于孙中山的推崇。

  作为辛亥革命百周年的献礼片,《天下为公》并不仅是如实反映历史、反映人物,更是找到了新的立意角度。“做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我们不想仅仅停留在研究第一枪是谁打的,而是要寻找一个更高角度的立意。所以我们选择了‘天下为公’这个中华民族政治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孙中山高度推崇的思想。”李黎说。

  而王树增则认为,中国纪录片市场有极好的开拓契机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世界纪录片市场的发展进程证明,纪录片无论审美定位和市场定位,都有着切实的发展空间。从艺术品市场上看,优秀纪录片不是冷门产品,而是热门产品,世界优秀纪录片不但在电视媒体、影像商品上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文化产业,有的优秀纪录片已经进入了电影院线系统,最近在中国热映的《海洋》就是一例。

  当代中国纪录片市场,目前连初级规模的水平都没有达到,如同原始股一样,这就是入市的契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