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莫言谈“文字里的中国人”:首先想到的还是孔乙己

2011年11月28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莫言谈“文字里的中国人”:首先想到的还是孔乙己
资料图:著名作家莫言。中新社发 刘关关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张中江)  新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的著名作家莫言,27日在一次文学论坛中表示,提到“中国文学里的中国人”,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鲁迅作品里的孔乙己、祥林嫂和阿Q等形象。

  27日下午,著名作家莫言、李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和翻译家李莎,共同出席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国影响——2011论坛”文学专场。这场论坛的主持人是邱晓雨,她编著的《用文字呐喊》一书最近由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推出。该书采用人物访谈的形式,记录了阿来、莫言、张贤亮、贾平凹、韩少功、迟子建、张抗抗、陈忠实、二月河、李洱、白先勇等一批中国作家的人生故事和所思所想。

  莫言:除鲁迅外,中国文学还有哪些典型人物形象

  莫言的开场白,延续了他一贯的幽默。他笑称自己刚从“孔乙己”吃过饭,第一道菜上的就是茴香豆。由此他想到文学形象已经演变成商业品牌,他同时也希望同代作家的作品里面,将来有类似“孔乙己”这样的典型人物形象,有类似茴香豆这样的细节,能够被后代们“在口里面传来传去”。

  作家李洱则表示,“茴香豆”应该是鲁迅创造的,在他之前好像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种小吃。

  在随后的发言中,莫言表示,“文字里的中国人”,这个题目非常宽泛。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里到底出现了多少中国人的形象?真是一个难以统计的数字。但尽管已经有无数的人物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里面,但是大家记住的还是那些特别典型的人物形象。

  “讲到中国文学里的中国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鲁迅作品里的孔乙己、祥林嫂、阿Q。当然鲁迅在中国有特殊的地位。他的作品几十年来一直被编入我们小学、中学、大学的语文教材。即便是一个不热爱文学的人,也要上课,上课的话必须学鲁迅的文章,自然就记住了他作品里的形象。当然这几个人物形象塑造得也非常成功。”莫言说。

  莫言表示,由此可见一个作家写小说,确实应该把塑造典型人物当做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或者反过来说,一部小说写的是否成功,应该看他在这部作品里是否写出让人过目难忘的、在过去作品没有出过的人物形象。

  怎么样塑造中国人的形象?中国文学里面除了鲁迅作品以外,还出现了哪些可以称为典型的人物形象?莫言认为,现当代文学确实也出了一些人物。像赵树理那批作家都有非常深厚的生活积累,也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也掌握了非常娴熟的文学技巧。但是他们的写作由于受到了时代的限制,应该是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他们应该发挥的水平。

  在莫言看来,即便有时代的限制,赵树理那批作家还是给自己同龄的读者们留下了一些人物形象,“但是这些人物能否进入世界文学典型人物之林,这确实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莫言以《红岩》里的甫志高和《红日》里的张灵甫等人物形象举例说,过去中国文学作品里出现的让大家记住的人物形象往往不是正面人物形象。正面的人物形象往往都带有“高大全”的色彩。恰好很多反面人物形象写得很成功,很多“中间人物”写得反而是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

  “我想这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在改革开放之前所受到的一个最大的禁锢——就是不能把人当人来写,尤其是正面人物,只能写他的好的一面。反过来,反面人物也不能当人来写,只能写他极坏的一面。所以留下比较好的反而是中间人物。”

  翻译家李莎:国家文化品牌,往往取决于他人的“文化定型”

  李莎曾将莫言的《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中国当代作品翻译给西方读者。她在发言中就“塑造国家文化品牌”和“文化定型的利用”进行了阐释。

  李莎认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化品牌的塑造,主要取决于他们在国外的形象和在别人脑海里的一些文化定型。虽然这个定型也许并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客观现实面貌。比如说看到意大利人就认为他爱吃披萨、爱足球这种。所以文化定型在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化品牌塑造的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在李莎看来,一个人对其他文化的定型是一种比较愚昧的、比较笼统的“扣帽子”的方法。但是事实上人们可以学会怎么利用文化定型。比如影星刘玉玲就是典型的、有利的创造中华女性形象的制作者。

  李莎还透露,自己正在翻译莫言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蛙》。她认为,莫言的作品对人们关于中国的文化定型提出很多的挑战,可以让人们重新思考,重新塑造一种脑海里中国的形象。

  陆建德:关键看我们如何创作“中国人”

  陆建德曾长期研究英美文学,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作家,或者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以来的作家,其实跟外国的文学关联特别紧密。外国文学给中国新文学很多的推进。从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最优秀的一些人物开始进入了文学的创作,尤其是小说的创作,而传统中国一般文人是写诗或者写文章的。

  陆建德还说,现在的小说所呈现的人性多样性的途径要比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丰富,当代文学的声音“开始变得不确定了,开始有自我怀疑了,有自我审视了。我们开始引进不同视角,从不同的方面来讲同一个故事,然后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这个巨大的空间要我们自己,要读者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参与,而且这个参与是一个价值的建构。”

  在陆建德看来,外国人怎么看“中国人”并不是很重要,关键要看“我们现在自己怎么创作自己”。“中国人”的形象是在不断变化的,千万不要觉得文字写下来的就是固定的。文字写下来的东西还需要不断去进行重新的阐释,重新的发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