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剧照
《鸿门宴》:庙堂故事江湖讲述
宋子文
中国人自古以来并不十分喜欢打打杀杀,反而更热衷于“吃饭”,每每敌我两方剑拔弩张得要拼命时,都会莫名其妙地在各种势力的推动下凑成一个尴尬的饭局。套一句当初戴高乐评价此行的话来讲,就是:充满了智慧与人性色彩的谈判,各种角力都通过碰杯与谦让来实现。鸿门宴即是如此,是这种“饭局文化”的一个极端的大演绎,之所以能流传千古而仍具这么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其浓缩了太多的权谋与诡诈之术,将政治与人情之间来了个颠倒乾坤式的大乱战。
李仁港所拍摄的这部《鸿门宴》,事实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楚汉相争,反而更像是一场风起云涌的江湖争斗。很多的历史细节都被浓缩了,如战争的版图与时间的跨度等等,只以一场饭局作为时局扭转的关键点,而后就颠覆了强与弱,让一段重新解构过了的历史变了天。这一系列的改编如果不拿历史来说事的话,倒很具智慧,也很能把人吸引住为之揪心把手心攥出汗来。紧张、刺激、悬疑、血性、残酷、暴烈的元素基本都有了,以各种指标来衡量都还算是很好看。
怎奈何霸王还是霸王,虞姬还是虞姬,这么深具理想影响与民众基础的老故事一旦出了新,很多人就很难去接受,更不想再为其买单。这样的结果,可能会造成这部片子自身素质之外的一重尴尬,那就是大家都有很多的话要说,但却没人想单就电影质地来谈。
李仁港在这部片子中所倾注的热血与雄心都盖过以往,影像的格局与视角也相对于之前一系列作品来了个跳出式的大蜕变。在展开故事篇章之前的段落,王子们随太傅入鸿门,一路上的影像的压抑感与错落的剪辑风格让张力自暗处逐渐显现,直到张涵予现身出场,讲起了这段风云往事,都很能引人入胜,体现出有别于历史的传奇氛围。
影片的摄影视角很棒,将宏观的大场面经营得气魄十足,同样也显露出相当强势的质感。在多线并行的剪辑风格下,影像被感染了情绪,一种热血填胸的情绪,一下子把旧时一板一眼的战争格局铺垫上的江湖气,让冰冷的缠斗与厮杀变得分外好看。画面的色调是灰色偏冷,却能与人物与事件潜在的热血相得益彰,在反差中把视觉部分提升至美学层面。
影片的武戏走的是刚猛路线,动作指导梁小熊的功力诠释得较有限,反而是李仁港的剪辑站到了更前沿。所以,动作戏的画面感很强,一格格地扫下来都可称得上是相当有质感的贴士,尤其是两军阵前的刀马大戏,倾泻式地诠释了暴力美学的感染力,带给人无尽震撼。这一点,当年的《见龙卸甲》已远不能比,此前的观影印象中也真没觉得冯绍峰与陈小春等人的马上戏能有这么好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文戏。在改编中,刘邦与项羽的角力一下子演绎为范增与张良的暗斗,使这么一场盘根错节的风云饭局被定义成了谋士之战。说是鸿门赴宴,可这饭事实上从头到尾都没吃,两方人马在围观场上范增与张良这两大军师下了多局盲棋,而场下项庄与项伯则不甘寂寞地比剑。这番斗棋,在黄秋生与张涵予那精湛的演技下被表现得倒更有看头,盖过了场下时不时切换过来的武戏,两人隔空交锋,却胜似千军万马的缠斗,很有气势。这里还要说的就是这组戏提升的关键除了两大影帝的表现外,就是其犀利且精准的剪辑。
既然文武戏都有上乘表现,但这部片子并不能够称得上完美。前面说过,影片里值得商榷的地方仍然很多,而且也被观众们整合出了李仁港电影的新规律。诸如千年不换的铁炒勺帽子,还有曹婴、脱脱、虞姬都在把玩的琵琶,最信任也是最先被拿来出卖的兄弟等。这些符号,贯穿了《见龙卸甲》、《锦衣卫》、《鸿门宴》,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被影迷们当做话柄来“吐吐槽”在所难免。
在当下的娱乐环境里,这部大戏的正与谬都是鲜明的,关键是取决于你以怎样的心态去观看。庙堂故事江湖讲,李仁港不是首例,而且这种模式已然在当下形成了大潮流,并不能被放大至更高层面被批判。当你不再把历史与戏剧混淆在一块儿来咀嚼时,这部戏就自然会发挥出各种优点。这仅是建议,不作为参照,更多的指标仍得在影院中让买票的观众去给予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