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英国艺术家作品被指剽窃 包括天价钻石骷髅头骨

2011年12月01日 08:16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全球知名艺术家达明·赫斯特作品被指大量剽窃

  原创不到5万的珠宝骷髅头骨 大师一借鉴 拍上6亿天价

  2010年底,在四川省博物院举办的“英国制造”大展上,著名英国艺术家达明·赫斯特的作品备受关注。作为当今全球最为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之一,围绕着达明·赫斯特的争议也是从未中断,甚至与日俱增:在著名的高古轩画廊准备于明年“史无前例”地在其全球11个画廊同时展出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之际,却有近10项剽窃和抄袭的指控劈头盖脸涌向达明·赫斯特,他的很多作品牵涉其中。

  15件作品涉嫌抄袭

  包括钻石骷髅头骨等代表作

  带头站出来指控达明·赫斯特的人名叫查尔斯·汤姆森,也是一位艺术家。他创办了“Stuckists”公司,而这恰好是一个为传统艺术家争取权益的机构。在最新一期的“Jackdaw”艺术杂志上,汤姆森罗列了赫斯特涉嫌剽窃的作品名单,指责这些创作都来自别人原创的灵感,其中不少作品堪称是赫斯特的“代表作”,如钻石骷髅头骨、钉在十字架上的羊、药品柜、彩色圆点画、蝴蝶翅膀拼成的画等,都涉嫌剽窃。

  汤姆森在这期杂志上列举了赫斯特涉嫌抄袭的作品15件,其中7件作品以前就被曝光过有抄袭行为,另有8件是全新的指控,包括赫斯特名作《药箱》,他在1989年首次展示了这件作品,1992年重新将它扩展为一间房子大小的装置《药房》,这两件作品的核心内容就是五颜六色的药瓶和药丸。而据汤姆森称,另一位艺术家约瑟夫·康奈尔早在1943年就做过一个同名作品《药房》,也是柜子里装满了药瓶。

  另一位“受害者”是女艺术家劳瑞·普莱舍斯,她1994年就曾经用蝴蝶翅膀拼出了彩色玻璃窗,而赫斯特1995年才开始做这样的作品。但因为赫斯特有更大的知名度,所以她以后再也没有做过蝴蝶翅膀创作的作品了。据悉,普莱舍斯的蝴蝶画卖了6000英镑,而赫斯特的相似作品价格为470万英镑。

  与上述两位相比,英国艺术家约翰·勒凯算是“重灾区”之一。他曾经是赫斯特的好友。勒凯透露,自己在1987年的时候就有了把羊钉在十字架上的作品,作品名字叫“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而赫斯特随后做了一件相似的作品,名字改成了“以父之名”。

  另外,据勒凯回忆,自己在1993年就做过珠宝镶嵌的骷髅头骨,而赫斯特1995年才开始做这样的作品;勒凯的这些骷髅头骨作品从未卖出超过5000英镑(按当前汇率,折合人民币约5万元)的价格,但赫斯特的钻石骷髅头骨作品却在2007年拍出1亿美元(按当前汇率,折合人民币约6.4亿元)的天价!

  全英最富有艺术家

  一直拒绝公开回应“是否剽窃”

  据悉,高古轩画廊明年将主要展出赫斯特的彩色圆点画,这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然而,就是这个彩色圆点,居然也已经由瑞士艺术家约翰·阿姆乐德做了很多年了。“大概从1970年开始”,阿姆乐德说,“人们现在看到我的画就说,你像赫斯特那样画。我总是回答:‘是的。赫斯特的作品非常好,但是我比他早十年就开始画这些了。’”

  汤姆森认为,作为一个顶尖的艺术家,赫斯特这样窃取其他艺术家的想法,是“毫无道义感的”。他说,“赫斯特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但是他的许多作品都来自别的艺术家的原创,而他把这些原创想法偷走了,这就是剽窃者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在科学和文学领域是完全不能被接受的。”

  “他应该告诉大家真相,”勒凯说,“尽管艺术家之间相互学习取经这种事情司空见惯,但好的艺术家往往不会像赫斯特这般简单的地复制,而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灵感,然后进行重新创作。赫斯特通过别人的原创想法赢得了自己著名艺术家的地位,并且名利双收,这一点是难以接受的。”

  赫斯特的确是名利双收——2008年,他的苏富比个人拍卖会吸金高达2亿美元。2010年据《泰晤士报》的统计,赫斯特的净资产有2.15亿英镑,列在全英艺术家最富有第一名。虽然此后随着金融危机导致的艺术市场低迷,以赫斯特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一度大幅缩水,但明年1月开始的高古轩全球巡展则标志着赫斯特的盛大归来;伦敦奥运期间,著名的泰特美术馆还将为赫斯特举办个人回顾展。

  由于艺术作品之间的微妙差别很难严格界定,因此汤姆森的这次指控目前仅限于揭露,各位被剽窃的艺术家也都没有起诉赫斯特的打算。但《Jackdaw》的编辑大卫·李指出:2000年,赫斯特曾经为剽窃指控支付过一笔未公开的费用给投诉人。“这说明他承认了自己的剽窃行为。”不过,虽然这个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但赫斯特迄今为止一直拒绝公开回应此事。

  记者 乔雪阳 综合报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