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延续百年民间秦腔剧团 甘肃七旬老者进校义务教唱

2011年12月02日 10: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延续百年民间秦腔剧团甘肃七旬老者进校义务教唱
    甘肃高台县的“乐善忠义班”民间秦腔剧团,现今已有600余年演出历史,至今仍旧活跃在民间舞台上。图为剧团演员们表演前的化妆。田玉龙 摄
    甘肃高台县的“乐善忠义班”民间秦腔剧团,现今已有600余年演出历史,至今仍旧活跃在民间舞台上。图为剧团演员们表演。田玉龙 摄
    甘肃高台县的“乐善忠义班”民间秦腔剧团,现今已有600余年演出历史,至今仍旧活跃在民间舞台上。图为剧团演员们表演现场。田玉龙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甘肃张掖12月2日电(记者 丁思)“未开言来珠泪落,叫声相公小哥哥……”甘肃高台县宣化镇乐二小学的秦腔课上,老师盛世祥是当地有600余年演出历史“乐善忠义班”里的老戏骨。他今年71岁,为了让戏班和秦腔传承下去,他今年来学校免费教学生吼秦腔。

  13岁与秦腔结缘

  甘肃高台县的“乐善忠义班”秦腔剧团,从明洪武十一年(1368年)建忠义班起,距今已有600年历史,依靠口口相传继承了400多部戏,至今仍旧活跃在当地民间舞台上,被当地人称为“天下第一”戏班。

  盛世祥13岁便加入了“乐善忠义班”,跟着师父练习吊嗓子、练腿、翻跟头等秦腔剧目中基本功,两三年后,盛世祥开始学唱秦腔,跟着师兄们走场子。“唱秦腔,不仅嗓子要好,身段也要灵活,基本功很重要。”盛世祥37岁时被当选为“乐善忠义班”团长。

  “忠义班当年很红火,在当地演出邻村的人都跑过来看,曾被邀请到新疆、甘肃其他市州演出,当时还是小有名气的。”谈及过去的辉煌,盛世祥骄傲地告诉记者,现今七旬的他,仍旧唱戏,每天早上起来练功,至今还记得100多部秦腔剧目的唱词。

  撮合剧团男女演员姻缘留住人才

  经历600多年的“乐善忠义班”,现今的班底成员显得“青黄不接”,没有年轻人愿意传承这门传统技艺。现今剧团共有演员32名,年龄最小的32岁。大部分人员都是业余演员,坚持每天练功则甚少。

  盛世祥说,以前唱戏是农民的一种谋生手段,现在靠这个完全不能盈利,当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有些女演员出嫁后,受家庭压力、经济困难等因素影响,唱戏生涯也戛然而止。

  “为了留住演员,我还成功撮合了4对夫妻演员。”谈及此事,盛世祥显得很得意,他说,只要能留住会唱秦腔的人才,他一定尽力而为。现任“乐善忠义班”团长盛万勤便是其中一对,也是现在为数不多的专业唱秦腔艺人。

  进学校免费教娃娃吼秦腔

  为了让百年剧团和古老秦腔技艺原滋原味传承,经过当地部门协调,高台县乐二小学编写了秦腔课程,并聘请盛世祥等剧团4位老师为该校秦腔教师,教授学生唱秦腔、走台步和相关秦腔的历史知识。

  “现在教给孩子们的只能是一点皮毛而已,基本功至少要练习三年。”盛世祥说,课程时间短,效果不明显,但让他欣慰的是,有一些学生很有天赋,还有孩子放学后到他家里请教。

  11月30日下午,盛世祥教孩子们唱着《虎口缘》的其中一段,陪同的50岁老师高福礼情不自禁地拉起了摆放在教室里的二胡,共同演奏起来。

  高福礼说,现今的年轻人对秦腔的了解少之甚少,更别谈喜爱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损失,希望学校都能开设类似中国特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让孩子接触它,并慢慢了解喜欢它,进而担任起保护和传承中国文化艺术的责任。(完)

分享按钮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