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于丹谈中国文化:不断增容 在融合中吸纳新东西

2011年12月08日 05:4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于丹谈中国文化:不断增容在融合中吸纳新东西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华文化应在比较中走出去(新语)

  核心观点

  国外对中国文化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抱有相当强烈的成见或者误解。为消解这种误解,我们要有开放姿态,敞开心胸,让世界了解中国,在差异之中建立信任、理解,完成积极有效、有诚意的沟通

  在与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时,我常常有两个强烈的感受。首先,他们对中国文化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其次,他们也抱有相当强烈的成见或者误解。所以,要消解国外对中华文化的误解,我们自己首先要有开放姿态,敞开心胸,让世界了解中国。

  所谓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习俗,积累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在英国,我看到英国人遇事表现出的礼让、谦逊、典雅、包容的气质,这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文化。文化真正的落点是以文化人。

  如今,我们要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推动文化走出去,就需要让我们的文化真正充满活力,充满当代性,能够有效传播、交流。而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承认不同文化在生成过程中存在巨大差异,在差异之中建立信任、理解,完成积极的、有诚意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用好的文化特质来影响其他文化。

  所以,要在差异比较中,把握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质,然后再与世界文化完成沟通和交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是其特质是什么?

  以中国围棋为例,根据史书记载,尧舜发明围棋是为了教化子女,在游戏中让他们学到一种规则、一种格局,从一个简单的游戏变成一种头脑风暴,后来围棋才逐渐流向民间。这实际上是文化在不断地增容,在一次次融合中吸纳新的东西。

  这正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质:在整个流变过程中,它不以强烈冲突的方式把某些东西排斥出去,而是通过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特质。宗教在中国的发展就是如此,印度的小乘佛教进入中国后,慢慢发展成了中国式的“禅”,减掉了很多繁文缛节,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在我看来,从中国文化的很多文明源头,到它包罗万象所呈现的格局,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一种融合能力,即以一种非对抗性的方式,完成一种包容性的成长。这是当今中国文化能走向世界的最有生命力的地方。

  文化走出去,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认识层面、生活方式层面,都需要我们和世界做比较,注入一个融入社会、影响世界的新的理念。不要用一种文明的立场去说服其他文明,一种文明的呈现本身就是意义。而在这个呈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心平气和,承认差异。中西文化交流,不要抱着一种谁优谁劣的功利性态度,这样的文化交流才顺畅。

  于 丹 文化学者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网的访谈整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