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马连良在天津住疙瘩楼 “扶风社”曾连演18天

2011年12月08日 18:36 来源:中国档案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马连良

  今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诞辰110周年。为纪念这位戏剧大师,国家大剧院联合北京京剧院于8月17日、18日推出了“扶风遗韵”系列演出,并配合相关讲座和展览,向世人展示了他高山仰止的舞台风采。今天,在天津市五大道上名为“能吃的博物馆——粤唯鲜”餐厅,就是当年他在天津的寓所——疙瘩楼。
  疙瘩楼建于1937年,为意大利建筑设计师保罗·鲍乃弟设计,是一幢具有浓郁意大利风情的毗连式高级住宅。1941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买下了其中两套,一套来津时小住,一套出租。从此,疙瘩楼便身价倍增,为人们所熟知。
  马连良(1901-1966),字温如,回族人,生于北京。8岁入“喜连成”科班学艺,先学武生,后改老生,最后归工文武老生,艺宗“谭派”(谭鑫培),出科后所演之剧目亦为谭派戏。15岁变声后,侧重学习念工戏《审潘洪》《十道本》《胭脂褶》《盗宗卷》等,为其念白打下了深厚的功底。
  马连良自1922年与梅兰芳在英租界马场道潘复家演出《游龙戏凤》后,便与天津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留下了他诸多的难忘时刻,拥有众多喜爱他的观众。
  麒派创始人周信芳与马连良,是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活跃在我国京剧舞台上的两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如双峰对峙,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两个重要的老生流派。但由于周信芳、马连良一南一北,因此很难有合作机会。1932年11月,周信芳的“移风社”在天津北洋戏院公演,1933年3月,马连良的“扶风社”在春和大戏院演出。因1927年周信芳和马连良曾在上海合作演出,盛况空前。此次相会津城,便商定再度联手。于是4月,他们在春和大戏院举行了一次联合公演,共计4天6场,场场爆满。“南麒北马”自此叫响,同时也成了戏剧界的一段佳话。天津《商报》对周信芳、马连良的此次携手评论道:“开北方未有之创局,是剧界罕见之奇观,亦可谓一时之盛事矣。”
  1936年9月19日,有“华北第一剧场”之称的天津中国大戏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典礼,马连良代表中国大戏院致谢词。在上演了马富禄的《跳财神》与马连良的《跳加官》后,又上演了由马连良、姜妙香、茹富蕙、刘连荣等主演的《群英会》《借东风》。开幕首期,马连良的“扶风社”连演18天,场场爆满,戏院净得利润两万元。
  当年,一个名叫杨楚白的戏迷,是马连良的忠实“粉丝”。只要马连良来津演出,他就场场不落,时间一长,两人就成了朋友。杨楚白时常邀请马连良到他家做客。马连良也赠送过他一些礼物,其中有一张马连良题写“楚白兄惠存”的剧照。由于马连良每次来津演出时,不是住在旅馆,就是住在朋友家,杨楚白就建议马连良购买一处私宅以作来津落脚之用。后经时住香港道的好友张学铭帮助,马连良购得疙瘩楼。
  如今,疙瘩楼上的一个单间仍陈列着一些马连良的珍贵照片和演出行头,它们见证着这幢楼昔日的辉煌,讲述着曾在这里发生的故事。周利成 文/供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