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稀世宝塔身首两处 因未逃脱日本汉学家贪婪目光

2011年12月11日 11:4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时间回溯到公元466年,在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由皇室主持的云冈石窟工程正热火朝天,也就在这年农历五月五日,皇宫内侍曹天度从繁忙的工地上请来第一流的能工巧匠,他发愿要用和云冈一样的砂岩,雕造一座高达两米五的九级宝塔。石塔完工后,不知何年何月,又被神秘地从大同迁移到一百多公里外的朔州,供奉在当地巨刹崇福寺弥陀殿内。1500多年后的1988年,崇福寺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这座镇寺之宝“曹天度造像石塔”却仅存不足半米长的塔刹,至于那纹饰精美的基座、宛如迷你版空中仙阁的塔身全都不翼而飞,它们去了哪里?它们又是否安然无恙?

  就在海峡对岸,繁华喧嚣的台北市中心有一条闹中取静的南海路,路北一栋大楼,碧瓦红墙,重檐歇山顶、雕梁画栋间尽显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这里是台北的历史博物馆。一进大门,两侧是常年陈设的石雕走廊,“曹天度造像石塔”的基座与塔身就默默地矗立在左侧走廊尽头的拐角处(见图)。

  按照历史博物馆的观点,“曹天度造像石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独立单体雕刻最完整的佛塔,因此位居四大镇馆之宝首位。也许是被安放在边缘一隅的缘故,这座宝塔并没有吸引太多游人的目光。请你不妨停下脚步,从上到下仔细端详:九层塔身由两块砂岩拼接而成,千百年来香烟缭绕的结果,使一至七层表面烟火气显得更重一些,各层塔檐都设计成坡顶,并模仿实际建筑刻出檐椽、瓦垄,二至九层塔身满雕千佛;底层四面正中都凿出佛龛,而四隅各立一座三层小塔;塔身之下的基座由单独一块砂岩雕凿而成,呈现给观众的正面是一幅比丘供养图:正中间雕刻的是供养器具,两侧各伫立着一名虔诚的信徒,最外侧的宝相花下,刻画了两只护法狮子,威猛的神情呼之欲出;而在基座背面镌刻了曹天度造塔发愿文,可惜囿于展陈条件,无法让观众欣赏到。

  这座稀世宝塔为何会身首两处,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惨烈故事?

  且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同年9月13日大同沦陷,28日日军攻占朔州,屠城三日,4800多名无辜百姓命丧屠刀之下。此后,雁北一带的文物瑰宝也成为侵略者掠夺的对象,难怪当时在云冈石窟调查的日本学者长广敏雄会说,这里“变成了日本人自由往来的地带”,终于能“处于可以自由行动的状态了”。“曹天度造像石塔”自然也逃不脱“中国通”、汉学家的贪婪目光。1939年,日本侵略者派兵包围了朔州崇福寺,就在国宝被拆卸装箱之际,一位名叫丁克成的爱国义士挺身而出,冒死把体量最小的塔刹藏匿起来,而基座和塔身则经天津海运到日本,陈列在东京帝室博物馆(二战后易名为东京国立博物馆)中。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由王世襄先生负责文物的清理、调查和追索工作。在联合国监督下,1950年3月至1951年4月,日本将一些公开抢掠的大型文物或是中方能提出索要名单的历史文物和书画,前后分六批归还中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总计105箱1497件文物被运送到台湾,其中第二批就包括了“曹天度造像石塔”。也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朔州崇福寺成立文管所,丁克成献出了自己保存多年的塔刹。

  2011年,一卷《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事,而这座身首分离80余载的绝世宝塔又何时能重逢,让人们一睹它的庄严法相呢?乔鲁京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