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2月12日电(见习记者 沈溦)长风衣,高皮靴,摘下牛仔帽是一头略带散乱的银发。12月12日下午,年逾70的法国著名建筑师、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保罗•安德鲁以一身劲装出席受聘浙大建筑学院名誉院长的仪式。从他的谈话中,无不显示着这位富有争议的建筑设计师独特的个性。
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的作品举不胜举,但是从被称为生涯力作的巴黎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到中国人最熟悉的中国国家大剧院,他的作品总是引人眼球却伴有争议。
例如位于北京长安街上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在保罗•安德鲁眼中,这是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设计作品。“我对自己的作品不会有特别的偏爱,但我常常会想,应该不会再有机会能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大国的最重要城市的最中心地带,设计建造这样一座重要的地标式的建筑。”
但很多人认为其过于现代化和西方式的建筑模式和长安街古老传统的建筑风格格格不入。
对此,保罗•安德鲁坚持认为,优秀的建筑艺术一样需要时间来为人们接受。
“悉尼歌剧院,起初也饱受批评,说它的风格与澳大利亚格格不入,但现如今,很多人想到澳大利亚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在北京,有人统计过,每天有近千名游客专程去参观国家大剧院,这应该能证明这座建筑并不像一些评论家说的那么不堪,而是受到非常多中国人的喜爱。”
在保罗•安德鲁看来,建筑师都是自己作品的服务者,不是服务于出钱买作品的老板,而是服务于每一位建筑的使用者,正是这样一种原则,让他对很多的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有人想让他以一个建筑设计师的角度,对“申遗”成功后的西湖保护提一些建议时,他的回答一如他个性的本色,“西湖都已经申遗成功,就说明了世界对它的一种肯定,我们只需要继续这种保护,为何还要我来提意见呢?”(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