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著名诗人柯岩去世 老伴贺敬之:我们吃饭面对面

2011年12月13日 08:44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想念你……”这首《周总理,你在哪里》,曾让无数人在中学课文里念到时热泪盈眶。

  昨天,关于这首诗作者的最新消息传来,却弥漫着一片悲伤——12月11日13时35分,该诗作者、著名诗人柯岩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致电柯岩的丈夫、著名诗人贺敬之,他们的女儿接起了电话:“谢谢你们,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杭州,尤其喜欢灵隐。爸爸现在心情很悲痛,我会代为转达你们的哀思。”

  老伴贺敬之:“我们吃饭面对面,工作背靠背”

  上个月,“浙江诗人之家”的负责人王金虎特意跑到北京去看望了柯岩。

  在地坛医院,王金虎在重症监护室的玻璃门外,看到了没有意识的柯岩。“她的眼睛是睁着的,但目光朦朦胧胧,没有任何反应。”

  当贺敬之轻声对柯岩说“杭州的王金虎来看你了”,而柯岩毫无反应的时候,王金虎的眼泪流了下来。

  “柯岩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拿掉了一个肾,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好几种疾病缠着她。从10月以来,她双目失明、手脚浮肿,像植物人一样躺着,有3个月左右了……”虽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当王金虎看到这个曾经声音爽朗的老人这样毫无生气地躺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还是心痛难当。

  从医院出来,王金虎跟着贺敬之,去了他们在南沙沟的家。

  “房间摆设和几年前一样,客厅的书柜里列满了书,书柜前摆放着许多大小镜框,里边镶嵌着柯老和贺老照片。”王金虎看到贺敬之孤独地坐在书房里,指着柯岩的书桌和椅子,很失落。“我们吃饭时面对面,工作时背靠背。现在空了。”

  王金虎看到,书房里,书柜里、书桌上、床上、地上,都是书。

  “这几年柯老都是在写书、编书中度过的。书桌上还摊开了一些打印稿,柯老是个闲不住的人,看到一些社会现象,思考成熟,便打字成章。前不久刚写了一篇《谁说俺们80后油盐不进?》为80后正名。”

  中学老师:《周总理,你在哪里》让我们热泪盈眶

  65岁的刘伊丽,是杭州十三中的退休教师。她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她在课堂上教授《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全班同学热泪盈眶的情景。

  “学这个诗的时候,我为了让大家感受氛围,自己先朗诵了一遍。”刘伊丽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至今仍然有点恍惚,“结果,自己一边朗诵一边流泪,学生们也跟着忘情地抽泣起来。”

  昨天,在电话里,刘老师声情并茂地背了这首诗。“这是1976年底出来的诗歌,当时正值粉碎四人帮的当口,大家欢欣鼓舞,写了很多诗歌悼念周总理,这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每个人都会背,甚至到了现在,还经常引用其中的句式。”

  “呼唤式的语气、朗朗上口的音节、不断反复的结构,这些,都是这首诗直抵人心的秘诀。”刘伊丽昨天还特意翻箱倒柜找出了当时的课本,“是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的语文课本,这套课本从1978年使用到1996年,这之后,改用浙教版的课本,这首诗就不见了。”

  杭州友人:她爱吃杭州的糯米果,每次都给她买好几斤

  柯岩和贺敬之这对文坛伉俪,钟爱杭州。

  王金虎说,每年春秋,他们都会来杭州疗养一段时间,住在灵隐的“中国作协创作之家”。

  “她满头银发,很虚弱地躺在沙发上,摆手说她不出去吃饭了,嘴角却是微笑的,病容中不失优雅端庄。”回忆起去年10月在杭州见到柯岩,杭州师范大学动漫学院副院长夏烈仍历历在目。

  这对文坛前辈,每次来杭州,都会通知浙江文坛的老朋友喝杯茶叙叙旧,黄亚洲就是其中一位。“他们每次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很少惊动别人。”

  “他们喜欢在灵隐散步,在永福寺吃素斋。”这也是黄亚洲每年要陪两老做的“例行公事”。

  在灵隐散步的时候,柯岩最喜欢谈论的话题,还是诗歌。这两年,这位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状态,《和“巨人”对话》与《柯岩诗存》等新作不断问世。“她说不管在哪里,她总会想到诗的事,这样想想,有时反倒没觉得累。”黄亚洲记得,当柯岩说起诗歌的时候,眼睛里总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笑容也会和孩子一样纯真。

  而王金虎每次去探望柯岩夫妇的时候,总会带上她最爱吃的杭州的甜食。“柯岩最喜欢鱼丸大小的一种绿色糯米果,每次连着外面包着的糖纸一起吃,一口一个,吃得很带劲。我每次都给她买好几斤。”

  柯岩,本名冯恺,当代著名女作家、诗人。

  原籍广东南海,1929年7月生于河南郑州,1948年考入苏州社会教育学院戏剧系,1949年5月苏州解放后正式参加革命工作,同年调到北平,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编剧。

  柯岩在17岁时就发表了处女作《我的同窗》。

  柯岩出书五十余部,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电视连续剧《仅次于上帝的人》(又名《红蜻蜓》)等。

  关于自己的笔名,柯岩曾解释道:“中国古人把绿绿的小苗称为柯;岩就是大大的坚硬的岩石。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它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将加倍的顽强……我取它做我的笔名,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决心终生扎根大地,终生奋力地攀登,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中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

  1950年初,柯岩所在剧院举行剧本座谈会,请贺敬之去谈《白毛女》的创作经验。初次接触,贺敬之对柯岩的印象很好——朴素,不矫揉造作,充满了革命热情。而柯岩一见到贺敬之却感到出乎意料——《白毛女》的作者竟是这么年轻,这么文雅,这么富有幽默感,不仅没有大作家的派头,连小作家的沾沾自喜也觉察不出来。

  贺敬之与柯岩的交往越来越多。两个人常聚在一起谈文学,谈生活,谈革命,谈创作,他们有太多相似的追求,很快就成了朋友。1953年10月的一天,贺敬之、柯岩结婚了。他们的洞房安顿在北京龙须沟旁一间小小的房子里。

  之后,两人共同度过了58年的伉俪岁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