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3日电 没有闪光灯一片的首发式,没有名人助阵的广告宣传,一本名叫《欧洲真相》的书最近悄然火了起来。
《欧洲真相》2011年11月初出版上市,刚面世第一周就广受赞誉。紧接着,12月6日刊的《光明日报》将《欧洲真相》列入12月光明书榜,排名第三,给予很高评价。另外,自11月14日起,这本书已经连续4周位居当当网图书畅销榜(政治军事类)的前列。
其实,《欧洲真相》是一本很“另类”的书,国内写欧洲的书中压根就找不出有类似内容和风格的,极具原创性和独家性。
一般欧洲的书都流于两类,要么学术理论性太强,不忍卒读;要么纯粹是游记类,太过自我或流于太俗。而这本书从作者驻欧6年的经历出发,讲亲历的故事,娓娓道来,令人不忍释卷。书中介绍了作者亲眼看到或亲身接触的10个人物,甚至是有争议的人物,如卡扎菲等人,记述了登上“罗斯福号”看北约海军军演,孤身探访海外“疆独”组织老巢等10件大事。
如果有些读者觉得仅有这些故事还不过瘾的话,第三部分可以说是透视欧洲、对比中国的精华部分,最发人深省。作者结合个人的许多经历,告诉读者欧洲怎么反腐败,怎么扶贫,怎么讲诚信,怎么当雷锋,怎么精兵简政?困扰国内老百姓的房子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问题,欧洲是怎么解决的。更重要的是,作者都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另一个世界伦理、处理方式和做法,让国内读者看到另外一块天空:“原来世界可以这样!”
《欧洲真相》的新颖在于以一个外来人的视角看欧洲,以一种超脱态度看欧洲,因此反而比欧洲人自己看自己更加“拎得清”。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外来人并不是走马观花的官员或游客,也不是钻研二手材料的学者,而是在欧洲工作生活了6年且腿勤、心细、笔锐的记者,真正可以做到“睁眼看欧洲”。如果真要找参照的话,与赛珍珠和埃德加斯诺写中国的作品类似,《欧洲真相》融合了记者难得的亲身经历、细心观察和东方视角的思索。故事性、思考性、亲和力是《欧洲真相》的突出特点,不似理论书那么艰深难读,也不像游记那么浮光掠影。•
再来简单说说本书的作者吴黎明先生。在新闻界,特别是在驻外记者圈子里,吴黎明是一个颇有名气的一个人。不过,囿于是文字记者的局限,吴黎明先生很少像电视记者那样出镜抛头露面,所以知名度不高。但在欧洲,特别是在欧盟总部、北约总部和驻欧中国机构,吴黎明先生是小有名气的“大腕”。
驻欧期间,吴黎明先生采访过现任欧盟主席、国家元首、政要、学者直至普通百姓,这显然是出国考察、旅游哪怕移民过去二十年而不能做到的。难怪凤凰卫视的知名记者闾丘露薇在该书的《序》中写到:“我常常羡慕他们,作为官方新闻通讯社的一员,因为亮出他们的名片,在一些重大的新闻场合约访重要人物自然有用得多。而且,还有一些场合,只有中国的官方媒体才能够进入厖”
不过,这还是不够的。吴黎明先生在《后记》中则写到:“我是记者中的‘行动派’,不愿做关门编译外媒的办公室记者,我总是想跑起来。”从书的内容来看,吴黎明先生显然发扬小时候当放牛娃和砍柴伢的劲头,“跑起来”了,并由此获得了许多看似不是机会的独家采访机会。因此,《欧洲真相》堪称“国内第一本看懂现代欧洲的书”。
总而言之,《欧洲真相》不是絮叨的教科书,不是生涩的工具书,不是走马观花的旅游书,也不是简约的新闻报道,而是用腿去量、用嘴去问、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后形成的调查报告,而且采用的是纪实性故事的手法,直至那些政治人物以及欧盟、北约等机构的细节。这包括欧洲与亚洲、欧洲与中国的关系节点等,比如欧盟、北约是如何运转的,北约的美军旗舰如何军演,欧盟“掌门”巴罗佐是个怎样的人,欧盟对华军售解禁为何难产,欧盟为何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元到底怎么了,欧洲移民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欧洲是如何反腐败的,“铁娘子”默克尔为何堪称贤惠,米洛舍维奇的牢狱生活如何,卡扎菲当年在欧洲有如何表现,等等。这些亲历故事既鲜活生动,又形象易懂,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生等,就犹如为欧洲勾勒出一幅工笔肖像,又像是描绘了一张细致地图。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真诚。吴黎明先生把写作此书作为6年驻外工作生活的一个总结,心无他顾,十分虔诚。用其自己的话说:“我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真,没有一件事,哪怕是一个细节会是假的,除非是我在现场听错了;再一个是诚,我真是用心来写这本书,只想有个交代,把自己的一点经历与感悟与朋友们分享。”
喜欢思考的人读《欧洲真相》,再对比自己所在的“体系”,多少会有些启发,有些收获。《欧洲真相》会像陈年之酒,愈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