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文化热在毛里求斯方兴未艾 初一播“春晚”

2011年12月14日 15: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毛里求斯12月14日电 题:中国文化热在毛里求斯方兴未艾

  中新社记者 应妮

  远在南印度洋的一个岛国,全国120万人口中华裔不足2%,中国文化却在毛里求斯发展得红火。作为与中国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最为频繁的非洲国家,毛里求斯的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国政府设在海外的第一家。

  在这里,“我的非洲故事——中国记者非洲行”记者团碰到一名叫诺尔的毛里求斯公务员,他正在汉语班学习,也正是他在去年毛国举办的汉语话剧比赛中一举获得“最佳男主角”。斯时,诺尔在文化中心学习汉语才5个月。“刚开始的确很紧张,这里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大帮助,一个负责我记台词,一个负责我的发音,一个负责我的表演”,那段时间他连晚上梦话说的都是中文。

  诺尔结缘汉语是因为2009年他因公来中国出差,“我突然发现听到的中文跟国内华人说的客家话完全不一样,普通话这么好听”,他形容自己一下“坠入爱河”,于是一回国就来到中国文化中心,从零学习汉语。他希望再过两年,他可以义务去教别的小孩子们汉语。

  在太极班练习的桑杰是当地印度裔。他在文化中心练习气功和太极长达5年,现年40岁的他坦言非常享受太极带来的改变,“身体更柔软、精神更平静、心境更平和”,“我真的能够感受那股‘气’在体内流动”,他兴奋地说。

  他们俩都在近两年来过中国,除了觉得中国人热情包容之外,二人的最大共同感受是,“半夜12点走在北京的街头仍然感到很安全,而在欧洲可能不敢直视路人的眼睛。”

  设立于1988年的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常态化的教育培训有汉语、舞蹈、武术、太极等,短期培训则种类丰富,如五禽戏、养生功、剪纸、笛子、二胡等。

  毛里求斯文化中心主任王永健介绍,2011年的中心活动丰富多彩。2011年的大年初一“春晚”首次从900多人的甘地中心,搬到3500人的会议中心,结果来了3700多人,很多观众都是站着看完的,电视台全国直播。总统夫妇、总理和文化部长都来到现场,总统还亲自上台献花。 年年端午节举办划龙舟比赛,“6条龙舟都是中国文化部赠送的”。

  中秋节首次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来自福建的传承人现场演示漆线雕、软木画、大红袍等技艺。还举办了唐风宋韵诗词朗诵会、“快乐汉语”的组字灯谜游戏;在“发现中国”讲座中,厉以宁、曲黎敏都在2011年来到毛里求斯,福建专家讲解“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等。

  对于中国文化在毛岛的兴盛,一方面源于毛政府对多种族文化的包容与鼓励。这个岛国国民是印度和巴里斯坦人后裔、克里奥尔人、华裔和欧洲人后裔,开斋节、圣诞、春节都是这里的法定假日,而每年大年初一都有一台面向全国直播的“春晚”。另一方面则源于当地中国文化中心运作得当。

  王永健认为,海外文化中心传播中国文化首先要以人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做,根据不同国情结合当地实际。其次要密切跟当地政府合作,这样推动起来更顺利;再者要有品牌建设意识,如春节的“春晚”、端午节的划龙舟以及中秋赏月等。而“央地合作”被他认为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即中国文化部和地方省市各出一部分资金,利用海外文化中心这个平台,推动地方文化资源“走出去”,例如今年福建省与毛里求斯中国海外中心的试点合作就取得很好效果。“明年计划跟宁夏合作,当地朋友对此都很期待”。(完)

分享按钮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