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电视剧翻拍之路还能走多远

2011年12月14日 18:20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电视剧制作的兴盛,近年大批翻拍电视剧作品走上了屏幕。一时间电视剧该不该翻拍以及如何翻拍的话题一直不断,是忠于原著,还是迎合时下风气?不断引起业界和观众的热议。固然,翻拍电视剧有着唤起历史记忆、扩大名作影响、满足审美需求、填补休闲时间等多重功能,也多方面回应了不同层次观众的期待,并为制作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但伴随着一波又一波的翻拍浪潮,争议之声四起,严厉的批评时有所见,显然观众对翻拍的现状并不满意。翻拍之路还能继续走下去吗?怎样才能翻拍得更好?许多问题值得电视剧艺术家们冷静下来认真思考。

  弘扬经典还是消费经典

  在翻拍电视剧中,相当一部分取材于经典。所谓经典,即佳作之中的佳作。在我国,四大名著自不必说,历来就是中华民族文艺的瑰宝,从小说到电影的《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也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的作者站在时代思想艺术的高处,记录了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风貌,饱含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映射着审美光辉。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经典都是艺术的尺度和文化再生的资源,是民族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和表征者,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备受人们的爱护、尊崇,弘扬经典也是艺术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人们惊异地发现,当今的电视剧创作取材于经典却蔑视经典的越来越多,实用主义占了上风。比如,作为红色经典,原著小说《林海雪原》塑造了一批征战于东北林海雪原的硬汉,展示了战士们的英勇气概和牺牲精神。在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中,以杨子荣为代表的剿匪小分队群体形象也是大义凛然一身正气,与他们的对手——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土匪们完全不同。但到了根据小说和电影翻拍的电视剧中,小分队战士们却成了另一种样子,他们身上的正气消失了,英雄气概淡化了,杨子荣醉醺醺拎个酒瓶子,哼着小曲,满口黑话,还凭空多出来一段与槐花的情感纠葛。而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很多情节,直接被网友揪出是山寨了电影《风声》的桥段,它几乎容纳了现在谍战题材电视剧里的大部分流行元素,剧中有远超《暗算》的令人眼花缭乱、神乎其神的密码,有《风声》式的血腥酷刑,有《潜伏》里假夫妻产生真感情的雷同,还有《金枝欲孽》里语焉不详的职场厚黑。

  上述电视剧中出现的这些情况,在我国当今电视剧翻拍中绝不是个别的。它表明许多电视剧编导的翻拍取向出现了偏斜,简单地说,消费经典取代弘扬经典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消费经典,即随心所欲,将经典拿来为我所用。谁都有翻拍经典的权利,不过前提是忠实于原著。忠实当然不是亦步亦趋,照葫芦画瓢。由于艺术形式的转换或时代造成的审美趣味的变化,做一定视角的转换以至某些情节的改动或人物的增删都是必要的。但无论视角怎样转换,情节怎样改动,人物怎样增删,表现方式如何变化,翻拍之作与原作在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人物性格方面应当保持相对一致。试想,如果原著中的正面人物成了反面人物、正人君子成了花花公子,或是一部原本弘扬民族精神、英雄气概的作品中净是些唯唯诺诺、猥琐卑微的人物,人们对这样的翻拍还能认可吗?如果真是如此,艺术家的良知何在?又如何肩负起弘扬经典的责任?经典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变化的,经典需要不断解读。这就需要电视剧艺术家以独特的生活体验,认真审视经典,以敬畏之情沿着经典的精神取向赋予经典以新的时代内容。

  着眼艺术还是着眼市场

  现今中国电视剧的市场化程度逐渐成熟,同时竞争亦日益激烈。收视率成了衡量一部电视剧成败的重要标准。但不能把市场效益作为评价电视剧的惟一标准。严肃的艺术工作者理应负有引导观众、提高观众艺术品位审美水平的责任。

  如何去争取市场?是通过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去征服市场、赢得市场,还是一味迎合观众?这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思路。不容否认,近年来,电视剧艺术工作者在提高电视剧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但目前翻拍电视剧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仍然让人感到了迎合市场、屈从市场的蔓延之势。例如在新近翻拍的电视剧中,很多编导把重点放在了演员形象的选择、服饰的搭配、灯光摄影效果的外在方面,“好看”成了重要的追求,“耐看”、“受看”倒在其次;又如,情感戏多了,不管这种情感是不是与剧情的发展相关,是不是符合主题展现的要求,“戏不够,情来凑”,还附之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诸如“展现人性的需要”、“以情动人”等等;再如,跟风、追逐热点,一旦社会时尚有变,立即蜂拥而上,草草成章,尽快出手。这些都造成了翻拍电视剧的内涵肤浅、审美力度不足。其实电视剧编导们更应把精力放到剧情的提炼、人物性格的刻画等方面,就拿新版《红楼梦》演员选秀来说,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海选演员,何不沉下心来认真琢磨琢磨如何为观众提供一种新的思想视野和审美视角,新版《红楼梦》所缺的恰恰是这些,除了一时的感官盛宴,没给观众留下什么。

  市场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是指在电视剧市场中,电视剧艺术家和观众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观众影响艺术家,艺术家也影响观众,在市场面前,电视剧艺术家绝非纯然被动的,这就为他们参与市场、引导市场提供了充分余地。优秀的艺术家往往开风气之先,引导一个时代的思想艺术潮流。艺术家面对市场更要站稳艺术立场。艺术家是以自己的职业身份和职业精神去和市场打交道的,他们从事的是艺术,对艺术要有一颗赤诚之心,敬畏之心。无论社会潮流如何变化,时尚如何流转,对艺术的追求都不容改变,如此才能真正立足于市场而不败。

  重情感还是“重口味”

  电视剧即使着眼市场,也还要以社会效益为要务,而不该自我沉沦。电视剧自然要表达情感,但应该是符合剧情发展的真情表露。翻拍剧亦不例外。不幸的是,偏偏就有一些翻拍剧迷信于“重口味”。这些电视剧首先注重的就是男男女女的“感情戏”,这里所说的不是人物塑造和剧情发展所需要的画面干净的“感情戏”,而是注入了更多的“情色元素”。

  比如,今年翻拍的《还珠格格》,就走了“重口味”这条路。以至于,互联网上有网友指责新《还珠格格》的大尺度床戏,包括新《水浒》也在劫难逃。难怪有评论直陈:“如今的电视荧屏上,激情戏、洞房戏、床戏越来越多,似乎一部戏中没有点‘激情片段’,就少了些什么似的……”

  电视剧是需要通俗,但是绝不可以低俗、庸俗和媚俗。我们还是期待表现人们真善美的情感作品,“重口味”不能代表时代的美学,不具备人们共通的情感,必将被观众所唾弃。

  陈陈相因还是独辟蹊径

  有学者做过统计,一度在我国各电视台同步播出的电视剧中,翻拍剧作占到近50%,可见翻拍剧占据了我国电视剧播出市场的半壁江山。于是,有识之士发出了限制翻拍的呼声,这是有道理的,不过以行政手段限制不是根本的应对之道,根本之途还是提高翻拍质量,让翻拍剧在市场的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同质重复甚至低质重复是翻拍剧目前存在的又一问题。走出同质重复和低质重复的困境只能独辟蹊径,也就是说每一次翻拍都要成为一次新的艺术再现,要有独特的发现、新的亮点。而独辟蹊径又是以艺术家本身的思想艺术境界作保障的。有人说,时代发生了变化,今天只要翻拍,就和过去不同,这固然不错,但仅仅是不同还不能说是“新”,即便是新,也不等于“优”。所以无意识的、自然状态的翻拍状态是靠不住的。严格说来,收视率并不足以全面评价作品的优劣。收看不等于认可,嘲讽式的收看、宣泄式的收看,或者如有的网友所说“大家找碴儿”似的收看与心悦诚服的收看、寓教于乐的收看,其区别在收视率中是分辨不出来的。如果一部电视剧的翻拍成了大家宣泄不满的对象,纵使收视率再高又有什么意义?

  回到艺术家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翻拍好一部作品,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原创。因为翻拍受到已有影视文本的限制,受到观众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式和观赏习惯的限制。从事翻拍的电视剧艺术家需要有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对人物的独特理解,对影视语言及其表现手段的熟练掌握,以及与历史对话、与文本沟通的较强能力,如此才能在翻拍中展现一片艺术新天地。(吴素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