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只是一种炒作的技巧,但不可否认的是,张伟平客观上给人留下一个可“恨”的印象。这不,《金陵十三钗》还未上映,他就和八大院线因为分成的比例闹得不可开交,差一点遭院线集体围剿。
那么,八大院线的经理会是最恨张伟平的人吗?非也。只要电影大卖,院线堤内损失堤外能补回来,他们恐怕还会感谢张伟平。
实际上,那些真正要恨张伟平的人现在也许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是中国的男演员。
为什么中国的男演员——而不是女演员——会是最恨张伟平的人呢?
几年前,我就发出过“大陆内地男演员集体沦为配角”的警告,背后的逻辑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资本的逻辑。冯小刚曾经说过,中国有票房号召力的男演员屈指可数,大陆内地的只有葛优一个。于是,最近几年我们已经看到港台男演员大模大样地占领中国“大片”男主角的位置。
不过他们的好日子也已经到头了:因为老外来了!
看到《金陵十三钗》重金聘请贝尔担当主角,冯小刚立即邀请布洛迪和罗宾斯两位奥斯卡奖得主加盟他的《1942》,冯小刚是何等聪明和敏锐的人。他在接受采访时声称:那两位并不是为了钱,而是被剧本打动。这样的鬼话,你相信吗?
恰恰相反,钱现在是中国电影的最主要的变量。30年前是以得奖论英雄,30年后是票房见成败。中国电影现在走上了一条“大投入——大票房——更大的投入——更大的票房”的发展之路。因此,预测中国电影的未来变成一件易如反掌之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看到的是《金陵十三钗》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意义:中国电影从此进入“竞争国际化、制作好莱坞化”的时期。
竞争国际化,首先压缩的一定是中国男演员的空间,这倒不完全是因为中国男人不行,而是因为电影工业至今仍是一个“重男轻女”的行业,总体而言,男演员对票房的贡献远远超过女演员。因此,票房至上的中国电影制作公司,如果想邀请外国演员,就一定是优先选择外国男演员,除非手上的钱还不够多。
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一条“引进来,走出去”的经济发展之路,中国的电影工业也不例外,也一定会遵循着同样发展的路径。未来总有一天,制作全面好莱坞化的中国电影必将走出去与好莱坞一决高下。这就是关键时刻广电总局会出手支援张伟平背后的深层原因。
中国电影剩下的唯一悬念是:来年的金鸡百花奖最佳男主角是贝尔、布洛迪还是罗宾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