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过两部饱受诟病的《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之后,张艺谋携超级大片《金陵十三钗》今日归来。虽然此前该片的宣传炒作,如激情戏、院线分账比例等话题,一度遭到公众的非议。但影片展露真容之后,却得到一致好评。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的大片,刻画了一群小人物在特殊情境中,由庸常转变为崇高,绽放出人性的光辉。影片让人仿佛又看到了早期张艺谋拍摄《秋菊打官司》、《活着》时的风范。
影片的开端,无论是来中国淘金的美国流浪汉,还是教会女学生、小伙计,以及那群避难的秦淮妓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缺陷,并不是一群高大全的人物。在南京城破、日军横行肆虐的环境下,这些不同身份的角色为求生存,都聚集到了一座教堂。美国流浪汉贪财好色,教会女学生用世俗的眼光鄙夷妓女,而妓女们也只是想方设法为自身谋出路。如何让这样一群底层角色在几天之内变得崇高,激发出内心深处的人性之善,实非易事。
把这种人性的巨大转化,在电影里刻画出来,需要主创极深的艺术功底。电影敏锐地表现了在战争时期凶险万状的环境下,每个人都被迫去面对选择,是主动承受牺牲还是苟且偷生的难题。流浪汉逐渐成为敢于救赎的“神父”,学生与妓女也达成心灵上的沟通,而妓女们最终为保护女学生,走上了舍生取义的道路。妓女们赴往日军庆功会的前夜,那一席又哭又笑的谈话,真可谓感人肺腑。电影里的低贱与崇高,残酷与温柔,黑暗与光明,形成强烈对比。
这部电影好在不刻意拔高人物的品质,而是用各种细节铺垫,把人物的内心转变处理得水到渠成。在以往的国产战争片中,经常看到人物“被崇高”的情况,生吞活剥,显得虚假造作,角色塑造缺乏信服力。而《金陵十三钗》并没有这种毛病,片中人物并没有高呼一些空洞的政治口号,又没有刻意去煽情,反倒直抵观众的心底。很多表现小人物牺牲的作品,往往失之于滥情,有意去催泪。但这次张艺谋审慎把握,每一场情感戏过渡得都相当自然。
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片有不少,前年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就是这类题材。该片也强调刻画残酷战争中的人性,但故事情节支离破碎,塑造的角色孤立而苍白,结果招致激烈批评。相比之下,《金陵十三钗》里的不少角色跟《南京!南京!》极相似,但情节编织得密丝无缝,角色塑造颇为成功。片头秦淮妓女进教堂时喧哗、自私,但片末离去时的背影却尽显圣洁。套用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两句诗来形容:变了,一切都变了,一种惊人的美已经诞生。(周南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