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邹韧 文/摄
随着我国古玩、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相关专业类图书也畅销起来。然而,业内专家却发现,由权威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所谓收藏类图书中推荐鉴赏的“文物陶瓷”竟是假货,而且图书内容质量极差售价高昂。在一片质疑声中,背了“黑锅”的文物出版社坐不住了……
俗话说:“盛世收藏、乱世黄金。”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古玩市场、收藏市场空前繁荣,很多人开始大规模地涉足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与其相关的文物类图书也随之火爆起来。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盗版分子也把觊觎的目光投向了这类图书。而作为专业出版文物考古类文化遗产图书的文物出版社,自然就成为这些盗版分子的首选目标。一时间市场上各式各样标有“文物出版社”字样的伪书应运而生,这些书大多印刷质量差,且内容更是胡编乱造。一些不明真相的读者质疑文物社的出版内容质量,甚至指责其为了赚钱不惜把自己多年的“金字招牌”都毁掉了。12月12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文物社相关人士,他们向记者诉说了自己的不白之冤。
专家举报:书中竟然推荐假文物
文物出版社总编室主任肖大桂告诉记者,今年7月社里收到一位业内专家的来信。专家称,文物社出版的一本名为《隋唐大运河出土的古陶瓷》一书质量极差,书中所收大量文物都是假货。这位专家还在信中直言不讳地质问:“文物出版社过去是很严肃的出版社,现在是怎么把关的?光想赚钱不负责任……”肖大桂说,其实文物社根本就没有出版过此书。
无独有偶,昆明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也给国家文物局去信反映,8月和10月他们先后接到一个自称是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处的电话,向他们推销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新博物馆学手册》和《最新博物馆安全工作管理标准与文物保护单位经营性活动管理规定实施指导全集》两种图书。由于昆明市博物馆与文物社素有业务往来,故昆明市博物馆才向文物社核实是否确有此事。经查,这两本书均为伪书。
文物出版社社长张全国对此分析说,“这些盗版书给文物社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和很大的经济损失,出版社必须要站出来正面解决这个问题,还自己一个清白,不能把我们几代人辛辛苦苦创立起来的品牌让不法分子给毁了”。
被吊销的公司:依然为伪书开发票
记者在文物社看到一本名为《新博物馆学手册》的伪书,据文物社总编室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文物社从来没出版过这本书,此书是纯粹的“冒牌货”。因为这本书在世界各地都被列为博物馆研究的基本书目,长期被引为博物馆学方面的主干教材,作者是美国的乔治·埃里斯·博寇,今年1月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45元,在京东商城、卓越网、当当网都有出售。而伪书却是标明“文物出版社”出版,其售价高达298元。
文物社曾根据举报线索,查到此书是由北京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发行的。但上网一查发现,该公司已于2008年12月9日被吊销营业执照。他们也曾按照该公司登记的具体地址进行查找,发现登记的楼号根本是虚构的。但令人奇怪的是,这家公司居然一直堂而皇之地给那些买伪书的单位开发票。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这家公司随伪书寄来的汇款通知单背面还印有声明称:有不法之人冒用该公司名义与客户联系,将该公司所汇资料或艺术品款转入虚设的私人账户……以防上当受骗。“这不是贼喊捉贼吗?给文物社抹黑,他们这么一招摇,就把我们这么多年的好口碑全毁了。”一位文物社的编辑愤怒地对记者说。
文物出版社:积极举报呼吁打假
针对这种现象,文物出版社总编辑葛承雍告诉记者,一般人认为,盗版书应比正版书价格低。然而,现在很多冒充文物社的伪书,为了显示是“正版”,则采用标高价来掩人耳目,而且印数很少。这类图书一般被推销到各地博物馆、文物研究机构等正规单位。只有那些畅销书才会被大量复制低价销售。
据不完全统计,文物社最近几年被盗版的图书达几十种,其中市面上常见的有:《明式家具珍赏》、《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明式家具鉴赏与研究》、《中国陶瓷史》、《核桃卢谈核桃》、《中国民间藏玉》、《“文革”瓷器图鉴》、《明韵》、《古代陶瓷图典》等。而冒用文物社名义出版的伪书也不少,如《新博物馆学手册》、《最新博物馆安全工作管理标准与文物保护单位经营性活动管理规定实施指导全集》、《博物馆现代安全防范与安全保卫工作管理及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实用手册》、《陶瓷300问》、《实用书法篆刻甲骨文》和《中国书画收藏鉴赏》等,不法分子主要采取冒用国家文物局和文物出版社的名义向单位及个人推销的形式。
葛承雍表示,这些盗版图书和伪书,就是利用文物出版社长期形成的“金字招牌”欺骗不明真相的读者,不仅严重损害了文物社的名誉,也扰乱了图书销售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也侵害了读者的权益。面对这些情况,出版社只能向相关执法部门进行举报。由于出版社不是执法者,不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彻查彻纠盗版书和伪书的根源,因此自身打假能力有限,他们呼吁政府执法部门能够对此关注并加以深究。同时表示,出版社配合政府执法部门打击盗版的决心是坚定的,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是他们不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