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2月15日电(王哲)15日,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在四川省政协十届第十六次常委会上作了《深化认识 把握趋势 努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讲话,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代中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愈发成为社会共识和紧迫任务。就四川而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已成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机构成和战略举措。
在谈到加快文化建设时,陶武先指出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弘扬主旋律是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本质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倡多样化,是文化繁荣的活力所在,目的是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二者是“魂”与“体”的有机结合,又是多元多样的和谐共生。弘扬主旋律,不是否定多样化,更不是代替多样化,而是要以“主”统“多”、以“主”导“多”;提倡多样化,不是不要主旋律,更不是否定主旋律,而是要以“多”扬“主”、以“多”丰“主”。面对“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思潮更加多变”的客观现实,必须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把握导向性、体现时代性、尊重民族性,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文化创新发展是一个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过程,基础在薪火相传,关键在发展创新,活力在交融嬗变。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在传统承续中汲取菁华、在社会实践中创新转化、在开放包容中辩证取舍,使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实现超越。
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经济文化一体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我们对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了更加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这是文化生产力得以解放的重要标志。“两个效益”相互促进,实质是文化产品特殊属性和一般属性的有机统一。只讲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就占不了市场、守不住阵地,激励民众、引导社会的功能就会打折;只讲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必然背离初衷、舍本逐末,必将遭到唾弃、逐出市场,经济效益也只能昙花一现。无论是公益性事业还是经营性产业,都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两种属性”的统一、“两个效益”的优化。当前要突出以文化人,尤其要发展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面向市场需求就要提高原创力、消费力、营销力。更要着力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要反映民众生活、适应多层需求和提高作品质量。
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共同参与的关系。文化重在建设,而建设的主体包括政府,也包括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文化工作者等,在建设过程中,要明晰主体关系,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要尊重个体创造,没有个体的“先觉”就没有整体的“自觉”,没有个体的灵感也难有文化的创造。要尊重创造个性、保障创作自由,“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坚持社会责任和创作自由的统一”同时政府要加大多元投入,培育大型龙头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树立文化产业品牌,发挥规模效益。
五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促进繁荣和加强管理的关系。“繁荣是目的,管理是保障”,要在促进繁荣中改进和创新管理,在有效管理中促进发展和繁荣。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来不断增强文化促进社会团结进步的凝聚力、文化精神食量的供给力、文化深入基层和群众的服务力、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文化繁荣发展的创新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同时在机制转换上“加快”,在服务力度上“加大”,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市场服务体系,规范文化行业协会,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