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琼 实习生 周金满
在这个时代,微博已成为网民的全民狂欢。无论年龄大小,参与者在微博面前表现出的热情和追随,似乎已没有“代沟”之分。日前,广东商学院举行的“人文论坛”又再次关注了一个“前沿话题”———《小微博与大时代》。
有趣的是,面对这异常活跃的“140字微博”,青年学生在赞美欢呼之余,也不乏另一种声音。
新闻系的大三学生陈少娜一开始就表达了自己“还没有成为‘微博控’,依然眷恋着在信纸上表达情感的小学初中时代”的理由:
从信件的语重心长,到短信的寥寥数语,到QQ的快言快语,再到微博的断言断语,“虽然我和朋友之间的感情没有变,但其实这种越来越碎片化随意性的沟通方式已经使我们对彼此的了解在不断变得表层化和应付式”。陈少娜举例道,我发条微博说我今天去哪里哪里玩了、吃了什么东西了,朋友评论表达羡慕之情,我回复邀请他下次有机会一起去。“然后呢?没有然后了。到底我下次会不会和他一起去,其实我们谁都没有把这话当真,他没有对我那句话在意,我也不用为这负责”。
其二,微博改变了人们对事物的反应心态。人们在看到爆炸性消息时,第一反应是转发,而不是求证。为什么?因为虚荣心作怪,“我”的概念被放大了,每个人似乎都充满了劫富济贫、除黑铲恶、见义勇为、反强扶弱等等的正义感。“所以,我们容易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推测事情,会按照自己的常识去认定谁是好人谁是坏蛋。但是正如韩寒所问的,到底是需要真相还是需要符合需要的真相?”
她还认为,“微博让我们对事情总是只有三分钟热度,这确实是改变之一。以秒计算的微博数量让我们无暇以顾,所以即使一时引起轰动,也会很快消失匿迹。不是因为我们没热情,而是忙不过来。”
另一位大三学生许合鹏则担心微博的字数控制会造成信息的碎片化,难以完整地呈现真面目。使用者支离破碎地表达着整个事情,容易片面。还有因为微博的碎片性和海量性,使得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安静地阅读和思考。“不过这也不仅仅是微博的弊端,整个互联网也难辞其咎,电视也有这个局限。”
金融学院的黄汉超同学认为,还有一种盲目性也不容小觑。“微博很大程度让我们关注远方,忽略身边的事情,为什么乔布斯之死会引人关注,因特网之父之死无人问津?这就很说明问题。”他还说,在微博上关注其他人,就会激发起对于他人隐私的窥探欲,达到保护自己的一种目的。“其实,我们有知情权也有不知情权。所以我的微博里面不关注身边的任何人。因为我不想铺天盖地地充满‘我今天吃了什么’、‘逛街看上那对鞋’这样的信息,我不想翻几十页才能找到我想看的一些东西。”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