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梁胜明:文化自信心与对外文化交流

2011年12月19日 21:38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文化自觉与自信是文化自立与自强的思想基础与精神动力。要使我们的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并不断增强其竞争力与影响力,就必须不断提高与坚定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心。而我国一些文艺家心目中的“诺贝尔情结”,是缺乏文化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心的表现。

  我们要创建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学艺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人类智慧和文明成果的结晶与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世界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为最宝贵的理论品质,以实现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给予我们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以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丰富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文艺现象,把文艺放到人类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历史进程中去观察,放到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历史文化语境中去分析,认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而全面揭示了文艺的本质和特征、价值和功能,深刻阐明了文艺活动中的诸要素、诸环节及其联系和发展规律,特别是高度肯定了人民在文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更是深深植根于中国文艺活动的实践,传承中国古代文论的精华,广泛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优良文明成果的结晶,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和文艺理论,都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富于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和文艺理论的指引和影响下,我国的革命进步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在反映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和现实生活,塑造革命者、创业者和改革者的典型形象,表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可喜实绩。鲁迅的小说和杂文,郭沫若的新诗《女神》和历史剧《屈原》,茅盾的《子夜》,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曹禺的话剧《雷雨》《日出》《北京人》,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贺敬之等的《白毛女》,杨沫的《青春之歌》,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曲波的《林海雪原》,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等的《红岩》,柳青的《创业史》,魏巍的《革命战争三部曲》,姚雪垠的《李自成》,李尔重的《新战争与和平》,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周梅森的《人间正道》,张平的《抉择》,以及反映重大革命历史和现实题材的一大批戏剧和影视作品,哪一部不是堪称世界一流的作品?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中的平衡与不平衡理论,文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总体上的平衡性与局部的不平衡性。从总体上来说,一定社会的文学艺术是以这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文艺的发生、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并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但从局部来说,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总是同步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可“演奏第一提琴”(恩格斯语),在文学艺术上反而会处于领先地位。如今我国的情况正是如此。虽然我国在经济上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来还比较落后,但是由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地位,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底蕴又比较深厚,因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包括文学艺术,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代表最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文化和文学艺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革命、最正确、最科学、最美妙的,因此也是最有发展前途和光辉远景的文化和文学艺术。对此我们要有高度的自觉和充分的自信,绝不可认识不足和妄自菲薄。

  但是,有的文艺家却以我国至今没有或少有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其他国际艺术奖而感到自卑,有人甚至以获得这些奖项作为奋斗目标。有的文艺评论家也希望我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主流”,出现西方国家认可的“伟大”作家和作品。有的作家艺术家为了博得西方青睐和获得国际奖项,甚至不惜歪曲和丑化我国的历史和现实,专事揭露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挫折和失误,集中展示我国社会和人民的阴暗,丑恶、腐败和愚昧、落后。更有甚者竟然采取借古喻今、借中喻外的手法,为西方霸权主义者称霸世界张目。这不仅是缺乏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问题,也是背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性质和方向的表现。

  大家知道,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开化和进步、发展的标志,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也有科学(自然科学)技术文化和观念形态(意识形态)文化之别。广义的文化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方面,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按其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又可分为科学(自然科学)技术文化与观念形态(意识形态)文化两大部分。狭义的文化专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组织机构设施。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是指观念形态亦即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科学技术文化是一定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可以为各种社会形态中的经济和政治服务,在阶级社会里并没有什么阶级性。观念形态文化却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虽然文学艺术中也有某些超越时代、民族、阶级、阶层的全人类性的非意识形态因素和成分,但就决定其性质的主导方面而言,却是属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具有一定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和人民性的。在当今世界上还没有超越阶级性的普世性的价值观念。资本主义的辩护士们所鼓吹的“普世价值”,实质上是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他们借口“普世性”掩盖价值的阶级性,只是为了欺骗群众,输出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及其社会制度。观念形态文化和文学艺术不同于物质产品、科学技术和体育竞赛,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和公认的水平。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与西方的资本主义文艺,尽管彼此之间也可吸取对方某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但由于二者本质属性、服务方向、指导思想、价值观念是根本对立的,因而彼此很难“融入”或“融合”到一起,而只能通过此消彼长或彼消此长的竞争或斗争达到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说:“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见《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由于当今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占优势,因而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占统治地位并起主导作用。当今的“世界文学主流”和艺术主流,就是盛行于欧美,流行于世界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学和艺术潮流。而“诺贝尔文学奖”和其他国际艺术奖,也是掌握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手中的。我们当然希望他们不带民族成见和阶级偏见,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地对待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俄罗斯和前苏联出现了高尔基的《母亲》,马雅可夫斯基的《列宁》,绥拉菲摩维奇的《铁流》,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波列沃依的《真正的人》等一大批伟大和杰出的作家和作品,没有一人和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只有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获得此奖,那是因为它的基调是消极、低沉、抑郁、忧伤的。它开创了前苏联所谓“解冻”文学的先河,迎合了国内赫鲁晓夫等领导人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推行妥协、投降的修正主义路线,以及国际敌对势力实行“和平演变”,瓦解和颠覆社会主义堡垒的需要。“五四”以来,我国出现了那么多伟大和杰出的作家和作品,也没有一人或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只有一个外籍华人获得此奖。再联系到分裂和背叛伟大祖国的民族败类达赖和煽动颠覆我国国家政权并抵制我国现行法律的罪犯刘晓波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我们就把问题看得更清楚了:诺贝尔的某些奖项已违背了其初衷和遗愿,变成了西方国家对不符合他们标准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进行“和平演变”的工具,特别是已沦为西化、分化中国的政治工具。因此,我们绝不能为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其他国际艺术奖项,而被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 “融入”当今“世界文学主流”和艺术主流,与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和方向背道而驰。我们只能“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文化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当然,我们的文化和文学艺术也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而走向世界,不断增强和扩大其竞争力和影响力。我们除了以那些意识形态色彩不大鲜明的作品走向世界之外,主要的还是要以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特色的作品走向世界。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文学艺术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指导地位,审美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艺术地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典型,充分展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意志,表达我们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推动国际和谐和合作的强烈愿望,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高超妙曼的艺术魅力感染世界人民,吸引广大受众。我们坚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和前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学艺术必将日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同世界各国思想文化多样化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文化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梁胜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