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河南郑州,曾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但是现在,交通却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头疼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郑州正在努力寻求着解决之道,答案是高铁、地铁、城际轨道交通。然而,在郑州这个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八朝古都,随意动一锨土,就可能挖出文物。地铁浩大的工程会不会让文物伤筋动骨呢?
黄河博物馆也要“让路”
位于郑州市紫荆山路4号的黄河博物馆,如今正是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继人民路、中原路等路段的法桐、雪松为修建地铁“让路”后,这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受郑州市地铁紫荆山站施工的影响,也要“暂时搬家”,为地铁“让路”。
紫荆山站是郑州地铁1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站,是郑州市目前规模较大的一个换乘车站,而黄河博物馆恰好位于紫荆山站主体结构上方。目前,紫荆山站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二期工程施工必须先将黄河博物馆拆迁。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黄河博物馆的拆迁要采取主楼平移、附属用房保护性拆除的方法进行。现在的黄河博物馆的主楼向东平移100多米,附属建筑物予以拆除,砖瓦、木料保留,待地铁施工完成后再恢复建筑原貌。黄河博物馆的迁建工程由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研究中心设计,由河南省龙源古建园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黄河博物馆呈“工”字形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南侧已被拆掉,现场有40名工人正在拆迁。在拆迁工地南侧的地铁工地,记者看到有几辆大型挖槽机正在工作。据现场施工的工人说:“这里是郑州地铁1、2号线交会处,现在挖槽机要挖55米深的地铁出入口槽。”他指着地铁施工工地北边正拆迁的黄河博物馆说:“北边还有一道槽口,现在他们正腾地方,很快就要开挖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黄河博物馆不受损伤,如今的博物馆主馆已经被“包裹”起来。记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走进黄河博物馆内,馆内已全部清空,博物馆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配合地铁施工,黄河博物馆的藏品已搬走,目前在专门的库房中保管。”在北侧一长排空屋内,码放着有编号的大梁、房檩、窗户、砖块和石膏雕塑板等。一工人正在拆小木条上的铁钉,他说:“这些木条以后还要使用。拆下来的所有建筑材料我们都编了号,都在北边屋里放着。”
“让路”方案一波三折
对于黄河博物馆不得不为地铁“让路”这件事,在地铁修建方案刚刚出台的时候,就曾在郑州当地引起激烈的争议。采访时,附近的一位老先生告诉记者:“我觉得应该好好保护黄河博物馆,因为它承载的不单是一个城市的记忆,而且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和内涵。”面对眼前的这个大工地,老先生显得黯然神伤。他无奈地说:“现在就希望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它,让它的伤害减小至最少吧。”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河博物馆成立于1955年,隶属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水利行业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座以黄河为陈列主题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建于1957年的米黄色的主建筑陈列大厅属欧式建筑风格,是郑州市颇具时代特点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为了做好黄河博物馆的拆改,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曾经制定了3套方案:方案一是拆除黄河博物馆,待工程完工后恢复重建;方案二是在建设中不拆除黄河博物馆,对建筑主体进行保护性施工;方案三是利用周围区域,对黄河博物馆进行建筑主体整体平移。
河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副处长张斌远在受访时告诉记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黄河博物馆的损坏,我们仅这个项目就专门向国家文物局上报过两次,真是一波三折。最初上报国家文物局的方案是整体平移黄河博物馆,并且这个方案也获得了审批。但是后来在具体实施起来的时候发现,黄河博物馆的建筑是砖混结构,平移会倒塌或产生裂缝。后来第二次上报方案,国家文物局同意黄河博物馆的两翼拆后复原重建,中心展厅平移。大家都在为最大限度地保护黄河博物馆而努力。”
老的黄河博物馆面临拆迁,那如果人们想再一睹博物馆里的藏品风采,该怎么办?据黄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州市在郑州北区为黄河博物馆置换了一块40亩的土地建设新馆。目前新馆已基本完工,室内装修、绿化都已经完成,正等待验收。
地铁与文保可以双赢
郑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内文物古迹很多,如何避免对它们造成影响,是修建地铁时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地铁修建,郑州市在文物保护方面也着实费了不少心思。例如,郑州市地铁1号线、2号线均进入了商代遗址和遗址的墙基,规划建议紫荆山站的设计不要侵入商代遗址保护范围。同时规划建议,1号线、2号线穿越商代遗址保护区时应进行埋深,工程穿越城墙处,距地下墙基的高度不能小于15米 。
据郑州市文物局文物考古科研处处长寇玉海介绍,郑州市在地铁修建过程中,文物部门全程跟踪、监控,积极参与,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工作“两利”方针,将文物保护和文物安全的意识贯穿于各个环节,确保文物安全的同时为地铁建设提供了便利。
在地铁的立项及选址阶段,郑州市文物部门就与地铁修建方案编制单位针对地铁线路的选线和地铁站点的选址问题充分对接,尽可能避开相关的文物保护单位。对于部分无法避绕,必须从下部穿越通过文物点的线路,郑州市文物部门对线路下穿深度提出具体的要求,确保不因地铁施工及运行对文物造成损害。在此基础上,还委托相关专业单位编制了《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文化遗产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与选线方案一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并依据国家文物局批准文件,调整确定最终的选线方案。
为确保地下文物安全,在所有站点的选址及施工区域,组织开展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并根据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结果来最终确定站点的位置。对于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站点建设项目,在文物勘探及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将工程设计方案逐级上报国家文物局,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为确保地铁施工及后期运行期间的文物安全,凡是轨道上部有地上文物分布的区域,均要求编制防震、减震方案,并建立多方应急及监测机制,确保文物安全。
据了解,自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开展至今,未发现一起违反文物保护规定的施工行为,未发生一起文物遭破坏的事件,实现了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