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亲”位居年度流行语第一 “忐忑”成年度表情

2011年12月22日 08:53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的流行词空前活跃与繁荣,大众在消费着衣食住行的同时也消费着语言。昨天,经过汉语专家反复评议、甄选,《咬文嚼字》公布了2011年十大流行语。今年选出的流行语不以网络流行为唯一依据,更注重语词在传统媒体上的影响力,一些类似于“河蟹”(和谐)、“童鞋”(同学)之类的即兴式谐音词没有收入。据悉,自2008年《咬文嚼字》开始发布流行语,国家语委监测机构就将该刊每年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作为重要的衡量数据。

  “亲”:从淘宝体到正式场合

  今年入选年度流行语第一位的是“亲”:“亲”是“亲爱的”的简称。几年前,“亲”曾在小范围中流传,随后进入淘宝网的交易平台:“亲,快来抢购哦”、“亲,包邮哦”。于是,“亲”伴随着淘宝体风行起来。跟“亲爱的”比,“亲”显得简洁,亲切感却有增无减。有意思的是,“亲”已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正式场合。譬如,南京理工大学今年招生时,录取通知书上赫然写着“亲,我们准备录取你啦”、“亲,别忘了前来报到”的字样;8月1日,外交部首次在招聘广告中用到“亲”:“亲,你大学毕业了没有”、“亲,你外语好吗”……

  “伤不起”:咆哮体助力流传

  “伤不起”最初在人人网上以文章标题的形式出现,如“这样的XXX你伤不起”,被称为“人人体”,影响并不大。2011年“伤不起”的迅速走红,和网络上一篇题为“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的帖子有关。这个帖子历数学习法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种种无奈,并且几乎每句话都以“啊”结尾,后面还有一个接一个的感叹号,人称“咆哮体”。随着该帖大热,“伤不起”成了热词,“XXX,你伤不起啊”也成了热门句式。

  “Hold住”:人红词更红

  今年8月9日,在宝岛台湾中天电视综合台的一档综艺节目中,女大学生谢依霖以夸张另类的造型、英汉混杂的台词、扭捏怪诞的举止引爆全场。她陈述了在一个时尚场合该如何处变不惊,提醒自己不能慌乱,要“Hold住”整个场面。7分钟的节目引起巨大的反响,于是“Hold住”迅即成为海峡两岸的流行语。而谢依霖也就此成名,人称“Hold住姐”。

  “我反正信了”:来自新闻事件

  今年发生在温州附近的特大动车追尾事故之后,当有媒体询问为何在抢救中把一辆车的车头掩埋于地下时,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答:现场有一个泥塘,影响施救工作,把车头埋于其中是为了便于抢救,“至于你信不信,(停顿)我反正信了”。此后,“我反正信了”广泛流传,其含义有三:第一,真信;第二,说反话,真不信;第三,无厘头的搞笑,指自己说的压根就是一个笑话,带有反讽之意。

  “坑爹”和“卖萌”:来自方言和动漫

  “坑爹”原是詈语,即骂人的话。在北方某些方言中,“坑”有欺骗、欺诈的意思,“爹”指父亲。“坑爹”的字面义便是“欺骗老子”,连老子都敢骗,胆子也忒大了。“坑爹”表达的是一种愤慨。但在流传中,“坑爹”还常用于责备、批评或讽刺、挖苦。与之相对的,是从日本动漫爱好者中流传过来的“卖萌”,“萌”形容非常喜好的事物,特别是动漫中的美少女。“萌”进入汉语以后,有了可爱、性感、讨人喜欢的新义项。“卖萌”的“卖”,是显摆、展露的意思。“卖萌”的意思指的是装可爱、扮嫩、撒娇。

  “吐槽”:主要有两种用法

  “吐槽”来源于日语,先在我国台湾地区运用,后引申指给人难堪、抬扛、掀老底、拆台,多用于嘲笑、讥讽、抱怨,甚至谩骂。当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揭人家老底——批评别人;二是揭自己老底——表述心声。

  “气场”:大佬们的影响力

  “气场”本指环绕在人体周围的能量场,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整体状态,包括健康、心理及修为等。美国心灵励志大师皮克·菲尔著有一本谈比尔·盖茨、奥巴马等世界名人超凡魅力的书,该书引进中国后书名也被译成了“气场”。“气场”指由气质、学识、修养等综合表现形成的超凡魅力。具有强大“气场”的人必定富有吸引力和影响力。本年度的新闻人物报道,流行拿“气场”说事。

  “悲催”和“忐忑”:年度表情

  “悲催”和“忐忑”作为最后两个流行语挤入年度“十大”。“悲催”的出处其实是《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悲催”,形容失意、伤心、难过、哀痛等。现在作为流行语是由短语“悲惨得催人泪下”缩略而成。从短语的字面上看,似乎“悲”的程度很高,其实不完全如此,常常带有或多或少的调侃或宣泄的意味。活跃在网络上,有三种写法,即悲催、悲摧、悲衰(“衰”读作cu)。当下流行的写法渐趋一致,都写作“悲催”。

  而“忐忑”则来自龚琳娜唱红的一首歌。这首歌没有明确的意思,全是让人听不明白的“咳咿呀咿呦……”,但在演唱者眉飞色舞、幽默搞怪的夸张表演下,《忐忑》被人们戏称为“神曲”,从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到年仅几岁的小弟弟都竞相模仿着歌唱,连大牌歌星王菲也不例外。于是,“忐忑”这个词火了起来,用法也在流传中进一步丰富。它原本是形容词,逐渐演变出动词(如“忐忑了整整一天”)、名词(如“结束忐忑”)的用法来。有人说,这是“神曲”画在地球人脸上的年度表情。 

  本报记者  陈熙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