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毕加索中国大展临近尾声 如何培养更多艺术观众?

2011年12月23日 13:43 来源: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毕加索中国大展已接近尾声。本报记者昨在现场采访时了解到,大展虽每天也有数以千计的观众,但与每天8000人次的预期尚有不小差距。业内人士认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顶级大展,毕加索大展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有重大影响,但培养艺术观众,显然还需要一个过程。

  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金琳

  毕加索大展面临亏损?

  本报记者昨天赶到毕加索大展现场,一个明显的印象是十几个售票窗口只有2个在售票。现场保安透露,由于观众少于预期,2个售票窗口足以应付了。

  随之减少的还有志愿者。原先售票处有七八个志愿者维持秩序,现在也只剩下1人。有三五成群的观众赶来参观,也有学校组织孩子前来,但他们都不需要排队,随到随进。

  按照承办方天协公司老总谢定伟原先的预计,此次毕加索大展需要每天8000人次参观,经过90天展程才能收回超过5000万人民币的成本。但昨天该公司相关人士向本报表示“双休日还可以,平时不很理想”。现场那位志愿者向本报透露,现在双休日能有三四千人次观众,平时可能也就一两千。

  如果按照平均每天4000人次来算,此次毕加索大展的门票收入可能不及预期的一半,展览将面临亏损的局面。人们对毕加索的热情不如预期,但办展协议所规定的款项(如100万欧元的借展费,300万人民币的场地费,数百万人民币的保险费用),可是一个子也不能少给的。现在展览方寄希望于接下来的圣诞和元旦节日,人气能再高一点。

  不过作为承办方的民营天协公司,不靠政府补贴,完全用门票收入和拉赞助的方式举办这个顶级展览,已赢得不少敬意,知名度也大幅提高。这显然是他们的一种无形收益。

  顶级展览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毕加索大展来上海之前,曾在台湾办展。上海大学美院教授、艺术评论家汤哲明今年9月正好在台湾访问,亲见了当时的盛况。“展览都是排队看,挤都挤不进去。参观高端展览,已成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毕加索真迹到世博中国馆后,汤哲明又去看过,就感觉没那么拥挤。“我觉得有些观众还是更关注娱乐文化吧,比如他们可能认为100元看一场电影很值得,但是看毕加索就有点贵。这是一个文化消费习惯的问题。”在汤哲明看来,这与艺术教育的普及有关,因为没有普及,便没有习惯。“我去过一些西方美术馆,里面都是孩子,有的学校索性把课堂都搬到美术馆来。但是我们的孩子却忙着写作业,没空逛美术馆。”

  不过汤哲明同时表示,平心而论,毕加索大展二三十万人次的观众,已创下了上海艺术展览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但可能的亏损结局恰恰证明,顶级展览举办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培养艺术观众是需要过程的。“毕加索大展在上海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我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端展览观众会越来越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