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鉴宝专家”漫天飞 刚性监管机制亟需建立

2011年12月23日 17:17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市民刘某起诉央视《鉴宝》节目专家毛晓沪,称花387万元从毛晓沪手里购得假宋代汝窑碗1只,要求其返还货款及损失596万元。法院驳回原告起诉,称双方不存在买卖关系。毛晓沪称鉴定专家之间存在争议,是否造假难以定论,原告所持官方鉴定书无法律效力。(12月23日《北京晨报》)

  这世界“宝物”太多,珍稀古玩、绝版字画,适逢股市楼市跳水,“宝物市场”就在拍卖行的天价传奇中越发魅力四射。据说自江苏卫视在全国最早推出《家有宝物》之后,最多时全国鉴宝栏目达50多个——这还不算地方台扎堆的鉴宝节目。既然要鉴宝,光有主持人显然压不住阵,于是“鉴宝专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的古迹和铺天盖地的赝品之间、藏家与专家之间、传统眼学鉴定权威与现代技术权威之间……话语权的争夺战不亦乐乎。

  熙来攘往,逐利使然。6年来,央视鉴宝节目专家毛晓沪被指出售假文物,先后遭遇拘留、取保候审,在最终被认定不构成刑事犯罪之后,他又被推上被告席。是是非非,局外人很难一眼看清,但围绕“鉴宝专家”衍生出的诸多骗局,确实不是空穴来风。今年9月份,商人谢根荣骗贷案进入二审。“故事”是如此开演的——中国收藏家协会原秘书长王文祥、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原主任教授杨富绪等,他们围着装有“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走了一趟,就给出了24亿的估价;他们拿走了几十万元的专家评估费,而“金缕玉衣”的主人则拿着这份天价估价报告去银行骗贷6个亿。文物泰斗尚且如此,民间专家定能两袖清廉?

  鉴宝专家无可原罪,但前提是这个行业也当有自己的“公序良俗”,不能是非真伪一地鸡毛、更不能任凭“山寨专家”满嘴跑火车。就此而言,当须三方努力:一者,公权专家当恪守职务边界,不能“给钱就贴牌”,比如陕西省文物局此前就一纸规定,叫停了省内文物系统干部职工参加寻宝鉴宝节目,要求陕西省各市、县文物行政部门严格约束本系统员工不迎合、不参与“鉴宝”、“寻宝”类节目;二者,以司法判决捍卫法治威严,在专业立法步伐迟缓的时候,一部刑法足以,比如我国刑法中就明确列有“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及其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行为;三者,追究为“山寨专家”提供话语平台的连带责任,对那些炒作起家的“鉴宝专家”,应附带责罚幕后“推手”。

  有业内人士总结眼下的鉴宝市场:一群傻子在卖,一群傻子在买,还有一群傻子在等待。话虽刻薄,入木三分。面对漫天飞的“鉴宝专家”,苛责普通市民不道义,而幻想以学术自律令其立地成佛又显得很天真。当专业精神“阵亡”在货币面前时,也许,只有刚性的监管机制才能拯救忽悠大师的灵魂。(邓海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