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
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大片,主角是每一个中国人。
如果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空间作为横轴,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作为纵轴,大片的坐标确立在一个东方古国的和平崛起进程中。
如果将全球化时代的综合国力竞争作为横轴,将在世界格局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为纵轴,大片的坐标确立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制定的文化强国基点上。
这部文化中国的时代大片,正在全球热映。
文化为魂 强中国之体
吕绍刚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把文化繁荣发展与民族伟大复兴的联系,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这是历史的进步,是现实的定位,也是未来的指向。
翻开历史,泱泱中华,数千年存续,文化根基深厚,“鲜有匹敌之者”。然而,近代以来,随着坚船利炮、欧风美雨的侵袭,文化自卑、自我矮化的心理,挥之不去。100多年来,民族文化心理的疗救、民族文化复兴的梦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反复提及,“为之绕室彷徨,为之深思焦虑。”
文化之所以重要,还源于它是国家发展繁荣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引导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灯塔。无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德国狂飙运动,还是美国清教伦理发展,都预示着一个国家新时代的开启,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当今中国,已是经济巨人,文化大国。但是,回望民族灿烂历史,聆听先辈光辉梦想,站在世界潮流前沿,就能懂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还需文化强有力的推动。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强国的建设,不仅是一个文化命题,还是一个政治命题、经济命题、社会命题。它关系着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的文化安全与话语权的竞争。它关系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条件下,“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它关系着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国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引导。无论是中国的唐宋时代,还是日本的平安和足利幕府时代,无论是印度的笈多和莫卧儿文明,还是欧洲的美第奇和伊丽莎白时代,之所以能走在时代前列,均受益于充满想象力的文化战略设计。而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正是对中国文化未来的一次崭新设计与战略引领,也预示着一个伟大时代即将到来。
文化建设,自内外关系而言,不可舍己循人;自古今通变而言,应知因时制宜。所以,当前应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魂”,创新文化生产机制与传播方式的“体”,要让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比翼齐飞,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
文化强国,最终是要让文化走出去,形成强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一些仍戴有色眼镜的人,常常一面蔑视“中国输出不了价值观”,一面又指责“中国文化侵略”。殊不知,中华文化核心是“和谐”、“包容”,而非“进攻”、“排外”。
中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一两千年前,中华文化就已经走出去,每次无一例外都是和平之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才是中国文化交流的特质。文化强大的中国,最终将有利于构建世界多极化的话语体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经验,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希望、尊严、平等和公正。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也将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实现。这个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已然不再是梦!
近景·一曲昆腔咏自觉
一曲古老昆腔,从听者寥寥,到票房可观,源于创新绽放魅力,改制释放活力,越洋展现张力。
“我们再也不能向政府等靠要了,要让观众为昆曲买账,观众关注了,需要了,昆曲才会有生命力。”
——柯 军
“移步不换形。在坚守传统内核的前提下,要用新的想象力展现古典的美。”
——张 军
2011年,六百年昆曲,入遗整十年。十年一觉,恍若游园惊梦,这曲古老中国的“赏心乐事”,正在文化大时代的“良辰美景”之中,绽放崭新活力。
创 新
12月23日,上海,张军正在准备“水磨新调”新昆曲新年音乐会。“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这一次,偶然结缘昆曲的“昆曲王子”居然要把跨界的摇滚、爵士等元素注入这门中国艺术。
9月27日,南京,江苏省昆剧院举办“昆曲大美,地铁有戏”活动,地铁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与几百年前的杜丽娘、柳梦梅、李香君不期而遇。
对昆曲进行创新,早已不是新鲜事。青春版《牡丹亭》,运用现代的声、光、电技术,让古老传奇寻回青春。“爱折腾”的张军更把《牡丹亭》搬到了江南园林,让观众在亭台水榭间与杜丽娘对话。
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柯军说,昆曲既需要“考古队”来呵护,也需要“探险队”去挖掘任何创新的可能性,“这体现了昆曲和文化的包容性,传统和现代结合,坚守和开放共存。”
“移步不换形。在坚守传统内核的前提下,要用新的想象力体现古典的美。”张军将自己比作“吹灰尘的人”,把六百年昆曲身上的灰尘吹尽。
“拂尘而净”的古老昆曲,魅力倍增。青春版《牡丹亭》已演满200场;园林版《牡丹亭》,两年演出90场,吸引了90%的新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