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汉语考级“考晕”许多考生 评:可能适得其反

2011年12月26日 17:40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4日,被网友称为“汉语四六级”的我国首个“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在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和南开大学5地一校正式开考。考查对象主要是中国人而非外国人。(12月25日《扬子晚报》)

  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考晕”了许多考生,其中还不乏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这似乎与其初衷——推进汉语的学习和应用、抵御“外语热,母语冷”及汉语欧化与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并不那么统一。

  客观来讲,在网络用语大行其道、“火星文”层出不穷的当下,汉语似乎还真缺少一个像“国标”一样的规范。然而,考试只是一种考评手段,之于判断高低分、选用专项人才无可厚非,之于语言发展未必就是好事。一旦语言考试成为规范工具或排挤其他考试的武器,考试就会走向两个极端:其一,功利化;其二,弱智化。所谓功利化,是指由学以致用变成应付考试。所谓弱智化,是指任何考试都会在所谓的“考试大纲”之中命题,决定了汉语考试必然以一种固定的形态出现在考生面前,但语言是又活的,是不需要约束的,是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二者存在矛盾。

  我想,任何一种语言,都不会通过考试来维系稳定和存在,也不可能在死板的考试制度中繁荣发展。对于教育部门而言,要让语言找到一条符合它自己发展规律的路径,而非用考试制度来“促进”其发展、“规范”其运用。“促进”和“规范”的最坏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适得其反、南辕北辙。(王传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