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2011年那些人:仓央嘉措被误读 高晓松重新就业

2011年12月27日 08: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仓央嘉措:误读的美

  仓央嘉措,这位300年前的寂寞诗人、六世达赖喇嘛,恐怕不会想到自己在2011年红得“一塌糊涂”。

  2011年年初,电影《非诚勿扰2》带红了“见与不见”新文体。微博、论坛、兔年春节的拜年短信,处处游荡着“见与不见”的身影。很多人将“见与不见”与仓央嘉措“捆绑”,而《见与不见》真正的作者、当代女诗人扎西拉姆·多多,反而被人们有意无意地“雪藏”了。

  2011这一年,只要是带有西藏文化符号的诗句,几乎都被一股脑地不辨真伪地称为“仓央嘉措作品”。人们想象着迷恋着追捧着那位六世达赖喇嘛的才情、浪漫与执著。但即便如此,真实的仓央嘉措,依旧面目模糊。这么多年,人们一直在误读他,他也一直活在人们的想象中。

  必须承认,“仓央嘉措热”反映了当下人们的一种文化诉求。藏文化持续升温,使这位过世已久的诗人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但这一“被误读的美”,是不是也反衬出,人们在消费文化时只在意表面的喧嚣,却鲜有人真正沉入湖底去探究真伪?

  李玫瑾:恪守原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2011年再度被网民“围攻”,是因为“药家鑫案”中她强调了那只“弹钢琴的手”。几年前马加爵一案中,李玫瑾就因为说出在网民看来过于“理性和精英”的观点而被炮轰。

  药家鑫杀人案举国关注,李玫瑾从她的专业角度出发,重点分析药家鑫扎人的心理背景。在李玫瑾看来,“长期的机械动作、长期与人隔离、长期被迫练琴等形成的心理问题”导致悲剧的发生。可惜,几乎没什么人愿意静下心来倾听李玫瑾的严密分析,在更多人看来,她这是在为药家鑫辩护,她这是没有是非的表现。

  然而,李玫瑾依旧坚守“做思维的精英,而非道德的精英”的立场。从学术角度看,李玫瑾的分析或许没有错,她的“错”,是“错”在把学术理论范畴内存在的可能性当成社会公共话题来“演讲”。在专家被嘲弄为“砖家”的社会里,已经有太多的因素在人们心中积聚下厚厚的戾气,理性对话成了稀缺品。这个时候,一旦出现不符合自己想象的“真相”,被围攻也就不足为奇。

  高晓松:重新就业

  高晓松并不是娱乐圈里第一位交通肇事的明星,但他却是“醉驾入刑”后内地第一个因醉驾被刑拘的名人。在这个习惯围观“名人出事”的社会,高晓松“醉驾被拘”后,网络上不乏“倒高”言论。客观地说,是人都难免犯错误,事发后他写下7个字——“对不起,永不酒驾”。他坦荡认错,成了一面可以照你照我的镜子。你可以有一万个不喜欢高晓松的理由,但你不能抹杀他面对过错时身体力行的担当。

  出狱后的高晓松重回“中国达人秀”的评委席,高晓松说这是自己的“重新就业”,并且希望“社会能让一个人犯错之后平等地回到社会重新就业”。法律对他的惩处已经结束,不知道那些以曾经的错误计较他做评委的反对声,又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