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白先勇八年痴迷《牡丹亭》 甘当义工为演出募款

2011年12月27日 11:14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1年末,青春版昆剧《牡丹亭》在国家大剧院全本联演三天完毕,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这是该戏自2004年首演以来的第200场演出。8年来,这部戏从水乡苏州走出,走向全国,又走到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让全球再度认识了昆曲——这种起源于六百年前的古老剧种的巨大魅力。

  白先勇对昆曲之情,大概正应了《牡丹亭》里的一个“痴”字。

  1989年,中国老牌文学刊物《收获》复刊,白先勇受邀发表短篇小说《游园惊梦》,描述了一位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军官的昆曲情。写作成名的同时,他把小说改编成同名舞台剧,继1982年在台湾首演之后,1988年进入广州和上海的演出市场,由昆曲名伶华文漪担纲主演。

  直到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的昆曲梦才全面展开。8年,200场,辉煌的背后,老人却一直忧心忡忡:“急啊,因为大量的剧目流失。”

  2002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把这一年看成昆曲复兴的又一个转折点。确实,这之后,全国各大昆曲院团复排、创排了一批又一批精彩的剧目,一代又一代年轻演员也渐次进入观众的视野。但也有一个事实,我们无法忽略。“20世纪初,昆曲‘传字辈’演员会600多出戏。传到他们的弟子,现在上昆的岳美缇、蔡正仁这拨,就只有300多出了。”白先勇不由蹙眉。

  8年来,白先勇一直在为青春版昆剧《牡丹亭》募款,甘当昆曲“义工”。但这种个人募款,究竟能维持多久?还能排多少戏出来,老人心中无数。“可能拍一个广告的诱惑,就把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好苗子拉走。”白先勇面露尴尬。

  8年来,青春版《牡丹亭》场场爆满。火爆的票房收入,难道还不够支撑并不“奢侈”的昆曲演出开销吗?据白先勇介绍,青春版《牡丹亭》的200场,有五分之三都是在校园和社会上的普及演出;剩下的五分之二中,大部分也都是国际展演;只有为数不多的是商业演出。

  “8年来直接投入5000万元。”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告诉记者。“我募集了近3000万元吧。”白先勇觉得,凭他个人力量,恐难再排演众多优秀剧目。“政府拨款或者成立专项基金,是昆曲传承的长久之计。”白先勇强调,“到英国和美国的演出,都是有人资助才能去的,但我想这个事情应该政府来做。”

  一朝“义工”,8年操劳。在奉献了一部精彩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同时,白先勇和整个创作团队,也把关于传统艺术传承的诸多问题,摆到了桌面上。白先勇说:八年,我的使命差不多尽了……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 浦奕安 周劼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