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尘封68年始见天日?
内容极富争议性
《太后与我》这样一部具有轰动效应的奇书,为何在尘封68年之后才始见天日?昨日,此书的编者和译者揭开此书出版背后的故事。
1944年1月,71岁的巴恪思在北京病逝。巴恪思临终前一年,在好友瑞士人贺普利医生资助下,以回忆录形式写就在欧洲的年轻时代的《往日已逝》和晚清寓居中国经历的《太后与我》。贺普利是两部书的编辑,并写了后记,但因战争等因素,加以内容极富争议性,使得书稿迟迟难以出版。于是,贺普利将手稿复印多份,分转给伦敦英国博物馆、巴黎国立图书馆、美国麻萨诸塞州剑桥城的哈佛学院图书馆。贺普利1973年逝世,友人将其中一份手稿赠给巴恪思生前喜爱的牛津大学博德莱安图书馆。
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科教观察》节目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向斯首次披露慈禧有过持续6年的跨国恋。2008年第12期《文史月刊》上也刊登了向斯先生在《中国第一女人的奢侈生活》中揭露的一个惊人的资料,慈禧在六十几岁的时候,曾有一位英国情人。于是,众人的视线首度集中到埃德蒙·巴恪思这个人身上。
今年年初,经过华人编者与译者的共同努力,《太后与我》终于在国外和港台地区出版,受到文化界瞩目,引起巨大轰动。日前,对部分情色细节进行了删减的《太后与我》在大陆问世。
此书译者王笑歌向记者表示,作者被指责为“骗子”、“色情狂”,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然而,就因为不信,而拒绝一部著作的出版,拒绝给后面的几代人研究、判定其真伪的机会,是否公平?更何况,本书最大的亮点,已经远远超过了一部史料的价值。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