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电影票价高的原因:租金高、银幕少、规模上不去

2011年12月29日 18: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龙门飞甲》海报

  吴晓东

  《金陵十三钗》黄金档场次百元以上最高票价120元,《龙门飞甲》IMAX版票价150元,国产电影票价再创新高。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均5年进一次电影院。高票价,正像一场灾难,吞噬着中国电影的未来。

  一场白热化的分账大战

  相隔4小时,《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12月15日下午开始正式过招。

  作为今年贺岁档最重量级的节目,一场分账大战成了两部国产大片亮相的序曲:先是《金陵十三钗》宣布“加料才加价”引发店大欺客的争议,接着《龙门飞甲》将2D版本最低票价再降低5元。

  尽管业内人士在此前分析说,此次“最低限价”的上调,针对的是影院之间竞相减价的恶性竞争,防止票价雪崩,并不和消费者利益挂钩,但《金陵十三钗》最高120元的票价以及《龙门飞甲》IMAX版150元的票价,还是把国产电影票价推向新高。

  “提高最低票价并不意味要涨价,那只是制片方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对于目前中国影史上最贵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涨价,著名导演冯小刚近日发微博力挺老竞争对手——制片人张伟平。

  影评人叶小凯却十分赞同八大院线抵制《金陵十三钗》调整最低票价的做法,“如果每个电影发行方都想定什么票价就定什么票价,那中国电影市场就乱套了。”

  而对于这场白热化的分账大战,网友们则普遍表示,大鳄之间怎么“分猪肉”他们没兴趣,他们更关心的是已经很高的电影票价的走势。对于涨价结果,影迷们大多表示难以接受,因为40元的“地板价”一出,连平时能接受的团购价都要上涨,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作为消费者,我们对影片是否物有所值一无所知,更没有机会介入电影票定价,能选择的只有买票还是不买票。

  “最低限价”进入公众视野始于去年暑期档上映的《唐山大地震》。当时影片投资方向国内各大院线下发提价通知:A类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最低票价不得低于35元。此前国产大片最低票价一般都是30元,而影院的正常票价一般都是最低票价的两倍。而从去年贺岁档开始,《赵氏孤儿》、《非诚勿扰2》、《让子弹飞》几部华语大片纷纷加入涨价行列,引发“最低限价”大面积上调,很多热爱电影的人都深刻感受到来自影院“通货膨胀”的压力。

  “最低限价”是指片方跟院线在合同中约定,电影院在售票时不能低于这个价格,如果低了就由电影院自己掏钱补齐。从表面看,片方提高最低票价的确不与消费者购票价格上涨画等号,“但最低票价上浮,如果院线仍然维持原有价格并以原定打折促销活动出售电影票,那么院线势必将让出更多利益。如果院线希望维持原有利润,必然只有涨价一条路,从消费者手中拿回这笔钱。也就是说,最终羊毛还是要出在羊身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线经理说。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相较于其他2D大片如《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7》等,《金陵十三钗》的零售票价提高了5元至20元,晚七八点黄金档票价均在100元以上。而《龙门飞甲》似乎玩了个文字游戏,宣布2D版降价,主攻的却是3D市场,票价与其他3D大片百元左右的零售价基本持平。所以,想降低看这两部大片的成本,观众很有必要在影院和场次上动点脑筋。

  郎咸平: 电影票25年涨了800倍

  当电影票价直线攀升到3位数,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130亿元的目标似乎已经近在咫尺了。

  近年来,我国内地电影业发展迅猛,自2002年起,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每年均以两位数增长,成为全球电影票房增长最高的国家,2010年更是一举突破百亿元大关。不过,分析一下2010年百亿元票房的成色,不难发现,除了得感谢《阿凡达》、《盗梦空间》等国外大片十几亿元的票房贡献外,仅凭提高“最低限价”这一项,中国观众就为100亿元的票房多贡献了约10亿元。

  不久前,电影票价格被网民列为中美物价PK的对象,结果,美国电影票价格“惨败而归”:根据美国国家剧院业主协会的最新统计,今年第三季度美国的平均电影票价已经降至7.94美元的新低。结合国民收入衡量这两种价格,在美国看一场电影只占人均收入的0.2%,而在中国按大城市中平均每人每月5000元收入算,每张电影票80元,看一场电影的支出要占收入的1.6%,是前者的8倍!

  全世界最便宜的大众娱乐方式就是看电影,但在中国内地,一张票动辄卖到七八十元,让很多人望而生畏。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撰文指出,中国电影票价25年涨了800倍,“这叫什么?物价泡沫!”

  任何一种商品的物价水平都有其定价机制,电影票价也不例外。我国电影票价格为什么如此之高?据业内人士介绍,电影票价受到影片制作成本、当地居民消费水平、影院经营成本、排片规模和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产业化环境下,保证影院和片方成本的回收,无疑是定价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但近年来电影制片成本和影院经营成本的增加,则不可避免地反映在票价上。

  从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始,中国电影迈入所谓的大片时代,明星片酬的飞涨、外国团队的加盟、3D技术的普及,使得影片制作成本与日俱增,这对全国平均票价的拉动不言而喻,但票价高更大程度上还是“国产影片盈利渠道单一”所致。据了解,目前中国国产影片综合收益的90%以上来自国内票房收入,产业链很短,电影内容的寿命通常只有一个月,其回报是一次性的,所以制片方急于靠票房回本。

  租金高、银幕少、规模上不去

  票价高,还因为影院租金越来越高。

  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曾透露,20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虽然已突破100亿元,但国产片中盈利的只有10%,真正稳赚的是地产商。他们一手收租金,一手还拿走高额的票房分成,去年百亿元票房中的20亿元,都归入了地产商的腰包。

  “中国的电影票价已经被地产绑架了!”“中国电影票价不是影院说了算,而是由房地产商定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宁宇这一之前在网上被拍砖的观点,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另外,银幕太少、规模上不去、好片少等问题,也成为电影票价难以降低的原因。

  有专业人士分析,一张电影票之中包含上缴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营业税、院线和影院分成以及制片和发行方利润。可以看到,一方面,一些政策性收费使得电影票价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院线和影院与制片方发行方之间的分账如果没有明确的游戏规则,两虎相争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票价一涨再涨,把各自的损失转嫁给观众。

  影院越来越多,看电影却越来越贵,中国电影与其说创造了“票房奇迹”,不如说创造了“票价奇迹”。

  票房大跃进,难以掩盖电影业的深层次问题:2010年全年票房同比增长63.9%的同时,观影人次却远未实现同样大幅的增长,高票价正在让人们失去进影院看电影的习惯。相关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美国年人均观影次数达到5.7次,韩国为2.27次;但中国人均5年才进一次电影院。

  而对电影制作方来说,虚高票价使人们的电影消费只集中在几部炒作生猛的大片上,大多数电影将在少人问津和盗版盛行中血本无归。对于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产业,高票价更像是一场灾难。

  而更让一些业内人士担忧的是,一些引进大片近几年的“最低限价”一直保持稳定,国产影片的身价却逐年看涨。差距一旦拉开,好莱坞大片越是横行无忌,国产片就输得越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