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南京力争明城墙4年申遗成功 创意园不当“餐馆园”(2)

2011年12月30日 07:51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南京市重点文化工程项目计划一览(2011-2015年) (讨论稿)

  一、大遗址保护工程(11个项目)

  1、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目前已启动概念设计国际竞赛,2012年完成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论证和报批、居民拆迁,2014年基本建成。

  2、明故宫遗址公园

  目前正深化考古工作,2012年完成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论证和报批,并启动该项目的建设。2014年基本建成,同时申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3、清凉山石头城遗址公园

  目前正深化考古工作,2012年完成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和开工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2014年前建成。

  4、阳山碑材遗址公园

  2012年完成文物保护方案和总体建设规划招评标,对遗址和文物本体实施保护,完成周边环境整治,2013年基本建成,同时申报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5、南京汤山猿人遗址公园

  2012年完成文物保护方案和总体建设规划招评标,对遗址和文物本体实施保护,完成周边环境整治,力争2013年建成,同时申报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6、明孝陵遗址公园

  2012年加强对园内遗迹的保护性复原展示,并按国家遗址公园标准提升总体水平,力争2014年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

  7、牛首山遗址公园

  2012年完成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方案,2015年前建成市级考古遗址公园,争取2016年列入省级大遗址项目。

  8、南唐二陵遗址公园

  2012年启动防水保护工程,完成制订保护利用规划,2015年完成遗址公园建设,争取列为省级大遗址项目。

  9、高淳薛城遗址公园

  2012年深化考古发掘,编制遗址保护与展示规划,2015年前建成市级考古遗址公园,争取2016年列入江苏省大遗址项目。

  10、胭脂河天生桥遗址公园

  2012年深化考古发掘,编制遗址保护与展示规划方案,2014年前建成遗址公园,并申报省级大遗址项目。

  11、郑和宝船遗址公园

  结合滨江风光带区域改造,对郑和宝船遗址公园进行升级改造和扩建,2013年完成。

  二、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工程(10个项目)

  1、六朝博物馆

  近期动工建设,201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2、中国科举博物馆

  结合夫子庙地区整体改造,建设中国科举博物馆及配套设施。2012年由市规划局和秦淮区政府进行论证和规划并做好搬迁工作,2014年6月前基本建成。

  3、孙权纪念馆

  2012年开工建设,2014年6月底前基本建成。

  4、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新馆

  结合老城南历史街区改造,在中华门城堡附近选址建设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新馆。2012年底前完成项目选址和规划设计,2014年青奥前建成。

  5、江宁织造府博物馆

  继续加紧征集文物和资料,力争2012年底前完成陈列布展并对外开放。

  6、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

  2012年完成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抢修性保护、搬迁住户、综合整治周边环境,2012年建成开放。

  7、南朝石刻博物馆

  以新合村六朝石刻为中心,集中展示南京六朝石刻艺术。2012年完成设计方案,力争2013年建成。

  8、陶行知纪念馆

  2012年改造扩建陶行知墓区及配套设施,新建南京教育历史名家展示区,2014年青奥会前建成纪念馆。

  9、南迁文物博物馆

  初步选址在河西,力争2012年启动建设南迁文物博物馆,2014年完成。

  10、青奥博物馆

  结合2014年在南京举办青奥会,在青奥馆内收集和展示历届青奥会的资料。2012年完成设计方案,2014年建成青奥博物馆。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2个项目)

  1、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对南捕厅15号、17号、19号和大板巷42号建筑群重新整合布局,将南京地区的“非遗”项目,特别是省级以上的“非遗”项目精心布置、集中展示云锦艺术、金陵刻经、南京剪纸、金箔锻造等非物质文化项目。2012年5月底前完成7200平方米非遗展示中心的建设。2012年6月完成南京地区非遗项目陈列布展并对外开放。

  2、高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

  对市、区县级两级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和原生态保护的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和试验区。

  四、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工程(5个项目)

  1、门东门西整体改造

  包括人口搬迁及功能调整,各级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修缮出新,古树古木、园林小品等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与整治,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居住和文化休闲旅游开发利用,2012年启动,2015年完成。

  2、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修缮

  对中山路民国轴线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修缮。2011年启动,2014年完成。

  3、颐和路民国公馆区

  实施人口疏散和用地功能调整。整治街区内、外部的道路及环境,对民国建筑修缮出新。2015年完成。

  4、下关滨江近代商埠区(长江大桥一和记洋行一大马路一中山码头)

  街区内外道路综合整治,以片区和院落为单位进行环境整治出新,以片区和院落为单位进行保护建筑修缮出新,人口疏散和用地功能的调整。

  5、南捕厅特色文化街区

  综合整治街区内、外部道路及环境;引进江南民间老十八坊工艺作坊,建成熙南里老十八坊特色文化街区等,2015年完成。

  五、历史古镇村保护工程(4个项目)

  1、湖熟镇

  制订湖熟古镇保护规划,对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维修出新,深化台形遗址考古,申报建设湖熟文化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2、竹镇镇

  编制竹镇古镇保护规划,整治老街整体环境,提升老街历史风貌,修缮文保单位。

  3、杨柳村

  编制杨柳村保护与发展规划,对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修缮出新,完善基建和周边环境整治。

  4、漆桥村

  编制保护规划,调整用地功能,修缮更新老街、老建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周边水系环境整治。

  六、明城墙保护工程(2个项目)

  1、城墙主体维修与周边环境整治

  2012年完成玄武门至神策门段本体修缮,修复后标营至光华东街段,并开展城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拆除不协调建筑,进行道路、绿化、景观景点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2014年青奥会前全面完成城墙本体维修,为明城墙申遗打好基础。

  2、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建设

  对明外郭尚存约40公里的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进一步考古调查,做好明外郭保护的总体规划,串联明城墙和明外郭周边山水形胜,整合外郭周边历史环境和文化资源,形成内城外郭立体游览系统等。

  2014年初步完成。

  七、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14个项目)

  1、南京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2、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

  3、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

  4、江苏国家版权示范基地

  5、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6、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

  7、创意中央文化科技园

  8、第壹区文化街区

  9、金箔文化产业园

  10、云锦坊 建设云锦生产基地、云锦文化传习基地。

  11、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

  12、鼓楼-南京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

  13、纬壹文化创意园

  14、茉莉江苏文化产业博览园

  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六合文化城

  建设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城建馆等四馆,启动六合文庙街区古建筑维修和恢复性古建筑复建。

  2、青奥体育公园

  按照青奥组委会统一规划,建设专项竞赛场地、运动学校和配套文化体育设施。

  3、金牛湖帆船基地

  建设船艇泊位码头、下水坡道、运动员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等相关设施,建设华东地区最大的水上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4、区县图书馆、文化馆

  5、河西文化艺术中心

  在河西文化广场周边建设占地面积150-200亩的文化配套设施,形成新的南京文化艺术中心。2012年启动建设,2014年青奥会前完成。

  6、南京书画院、美术馆(迁建)

  结合老城南改造,选址原门东地区色织厂旧厂房,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相关新闻

  南京精神以敢创业为核心

  记者从昨日的南京市委全委会上获悉,南京市委根据中央和省委精神,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南京特色的文化建设文件体系。

  《关于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实力,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讨论稿)指出,要铸造新时期南京精神,提振干部群众“精气神”,大力弘扬以敢于创业为核心的创业创新创优创造精神,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铸造新时期南京精神。

  《关于坚持文化为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指出,控制老城景观视线走廊,确定老城为高层控制区,划定高层禁建区。界定城南、明故宫、鼓楼—清凉山等3片历史城区,实施特别的保护控制。进一步彰显城墙风貌,在已拆毁的明城墙遗迹上逐步建成与明城墙风光带相协调的绿化带。

  《关于加强完善公共文化体系的实施意见》指出,2012年在江宁、六合两区完成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的试点,2013年在全市全面推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