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如今的修缮
为保护文物,不能随便做改变
明年5月完工,大钟可重新使用
一个多世纪以来,钟楼一直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其结构整体性严重下滑,抗震设防能力已远远低于现行标准,另外,其建筑木构件也出现了老化、腐烂等现象,外立面墙砖出现风化等问题,“经权威部门鉴定,钟楼需要从根本上进行修缮。”金陵中学邹正校长告诉记者,两年前,金陵中学本着保护文物的原则,决定对钟楼进行彻底修缮。根据程序,学校将该工程报给市教育局,而后,将修缮方案逐级报呈市、省、国家文物局,最后依托招标代理在市住建委完成招投标工作,总标价为353.6万元,工期到2012年5月30日。“钟楼修缮后,仍用作学校办公,同时,也用作校史陈列。到时候大钟会再启用,学校碰到大事或者特殊的需要都会敲响它。”
“钟楼作为文物保护建筑,在修缮时是相当讲究的。”南京市文物处姜继荣副处长告诉记者,在修建过程中,如果碰到一些设计中没有的问题,工人是不能随便凭经验施工的,而是要请设计人员查看后再出方案解决。碰到一些比较大的问题还要请专家来论证。“文物单位的修缮是不能随便突破的,如果改变了原来的设置,那就失去了文物保护的价值。”
-相关链接
南京这些学校也有“文物建筑”
南京六中行知馆 建于清同治年间
上个月,位于南京第三高级中学六中校区内的“行知馆”修缮一新,馆内收藏了从清朝到民国再到解放初期的珍贵实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文物就是“行知馆”本身,该馆建于1873年清朝同治年间,当时名叫“上江考棚”,在江苏省南京市近现代重要建筑名册中排列第009号。据悉,这座行知馆伫立在这里已经138年了,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六中还有这样一座珍贵的清朝古建筑。行知馆建成时是古代考科举的地方,虽然历经变迁却一直和各个时代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见证了南京六中的发展。上江考棚后来成为了南京安徽公学的大礼堂。1923年至1929年,陶行知亲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确立“实”字校训,他逝世后,学校将大礼堂改为“行知馆”,以示纪念,这一建筑一直保留至今。
此次修缮后,“行知馆”主要陈列丰富的馆藏史料,介绍陶行知的生平事迹和教育思想,展示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精神。
12中有基督新教 道圣堂旧址
道圣堂为教会所建,用以传道、礼拜,1921年后改作学校。今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原有建筑六座:三幢二层歇山顶楼,二幢西式二层小楼,另一坐落在小山顶的中国民族形式小亭,现整组建筑保存完好。
南京第三初级中学 有曾国藩胞弟家祠
位于张府园地铁站口的南京第三初级中学北部校区,坐落着清末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的家祠,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原为南京市第二十三中学,2002年和南京市第三中学合并办学,2005年剥离。
其前身为南京钟英中学,建校于1904年,解放前在南京小有名气,曾有“要当兵,进钟英”的说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