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国良:北京空竹只剩我还在做

2012年01月03日 11:4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国良说,等我干不动了,就让儿子来接班,“空竹张”的名号传了三代,不能断。

  通州六合村是个连公交都不通的村子,村民出行要走至少半小时才到316的始发站,老天桥人张国良插队后便一直留在这里,村子里平日多半寂寥,只有他这儿访客不断。他是“空竹张”第三代传人,10岁跟着父亲学习空竹制作技法,34岁才重操旧业。

  有着千年历史的空竹,“文革”期间一度绝迹,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市面上仍然鲜有它的身影。为了把“空竹张”的技艺传下去,他瞒着家人辞职“下海”,早市上摆过摊,出国打过工,窘迫时连吃饭都成问题。在一穷二白的日子里,他坚信“我喜欢干,这事就肯定能干成”。如今,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把老北京空竹抖到了悉尼的市府路,把市井人家健身的玩意做成了高档收藏品。

  曹植《空竹赋》现今无从考证

  空竹别名很多,响葫芦、嗡子、地铃、响铃、转铃、天雷公公等,这些别名都显示了一个特点:声音独特。

  据说,三国时期曹植就曾作过一首《空竹赋》,如果这算是有关空竹最早的记录,那它的历史至少有1700年了,可惜现在我们对曹植《空竹赋》的内容已经无法考证。

  在《水浒传》一百一十回里,宋江作过两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讲的就是在受命征讨方腊的路上看到有人玩空竹的情景。当然,小说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所著,但也表明,写书人的时代,抖空竹已经很常见了。

  比较官方的记录是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记述了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

  从小生活在天桥

  我是1956年生人,原来家住老天桥一带。那时候的天桥,都是胡同和小破平房,门口只要有块地方,就有摆摊、打板儿、摔跤、拉样片、卖大力丸的,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热爱这些民间手艺。

  我爷爷张瑞如是制作空竹的高手,年轻时琢磨出了双轮空竹,在北京的庙会上特受欢迎。父亲张宝全继承了爷爷的手艺,又对传统空竹的外形进行了创新,制作出双轮多层空竹和异型空竹,发出的声音效果各异,老北京抖空竹的都爱买我们家的,慢慢地“空竹张”就叫开了。

  “文革”时,父亲怕我出去会惹事,就让我在家学做空竹,截板、锯竹筒、内粘、缠麻、车轴等17道工序都是那时候学成的。过去做空竹就是份养家糊口的手艺,只要能挣钱什么都做,木雕、根雕都做过,这也为以后空竹的创新打下了基础,现在这时代,很多事都比这来钱,只有特别喜欢,才能一直干下去。

  瞒着家人辞职“下海”

  1974年插队回来后,我进了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学的是木工。1990年,亚运村工程一完工,公司搬到西八里庄,从通州过去要四个多小时,我坐五点的早班车还常常迟到,那时候就有点不想去了。我又喜欢空竹,干脆就从单位辞职,一门心思做空竹。刚开始,没敢告诉家人,毕竟是铁饭碗,工资也不低,这一辞职,生计都难解决。媳妇知道后很不乐意,但我这人是看准了就一条道走到黑,谁也拦不住。后来又有几家家具厂木器厂找到我,工资也不低,我都没去,如果还进厂,当初何必辞职呢?

  对“下海”这件事的风险,我没有评估过,就是喜欢,觉得这事肯定能干成。最初在公园、早市上摆地摊很难,空竹在北京的历史很长,可“文革”开始后就没人玩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市面上依然很少见到,年轻人都不认得,尤其单轮空竹,以为是图章呢。那时候不像现在这么普及,有一帮固定的“嗡友”,空竹销售多在逢年过节或夏季,有时候一天都卖不出去一个,最窘迫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后来还是靠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打开的销路。

  14年滞销产品一销而空

  2003年,我听说韩国对中国的民间技艺很感兴趣,就带着一些空竹和20多张光盘出国了。到了那儿,语言不通,和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把带去的东西发完后,朋友给我介绍个工作,我想反正出来了,干脆闯一闯。干的是和木工有关的活,每月最少能赚2万元人民币。

  七个月后,媳妇给我打电话,说家里滞销了14年的空竹在我走后一销而空了。当时一听就铁了心要回家,恨不得马上就飞。朋友劝我,在哪儿不是为了挣钱,何必非守着那市场不明朗的空竹。但我还是辞掉工作,立刻回了家。

  在北京做空竹的只有我一家,一些“嗡友”以前还观望着或讨价还价,我出国后,怕再找不到做空竹的,纷纷来我家抢购,400多个积压的空竹卖得一个没剩。

  小空竹进了大会堂

  回国后不久,赶上政府倡导扶持民间手工艺。2005年,宣武区文化委员会组织本区民间手工艺人到人民大会堂参加新春联欢会,这是空竹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我的空竹一拿出来,立刻吸引了很多人,三天的展卖把带去的样品销售一空。自那以后,空竹开始受到各新闻媒体的重视。

  2006年,我当选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制作传承人。这年春节,北京旅游局组织了20多个表演团体和5项手工技艺到悉尼展示北京风情。我带着空竹再次走出国门,跟上次可大不一样。我抖着空竹从市政厅走到唐人街,一路上人山人海,他们最喜欢空竹抛高再接住,看得目瞪口呆。

  我应邀定做过一个双层单轴、重16公斤、有165个哨的巨型空竹,它的正面图案是长城和天坛,背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标志。直径108厘米,寓意就是2008年奥运活动走过108年;柄长28厘米,寓意此空竹是在第28届奥运会期间制作的。这只“奥运空竹”是当时国内能够抖动起来的最大空竹,没多久又做了直径1.22米的空竹打破了原来的纪录。

  做有收藏价值的空竹

  一只普通的空竹,从一开始拆板、锯竹筒、锯竹片,然后内粘、外粘、修口、上麻、磨口、扣盖、车轴、上轴,还要灌胶打磨,再加上装饰,整个过程下来要经过17道工序。最难的是哨子部分,由于空竹的旋转,大气对空竹内腔中的空气进行扰动,气腔内的空气就会按一定的频率振动而发音。哨子开口窄,声音就低,开口宽,声音就高,做的时候既要有宽开口,也得有窄开口,保证它在高速和低速旋转时都能发出声音,宽窄和空竹直径有关系,没有一定之规,全靠平时的经验积累。

  空竹最大的魅力在于健身,而且老少咸宜,你看它运动的是两只手,实际它运动的是全身。它的历史有上千年,但现在想拿出个几十年前的都难,原来的材料以竹木为主,玩坏了,只能直接烧火,没有任何保存价值。一直想做一种既能玩,又能收藏流传的空竹。

  我平时喜欢下象棋,2004年8月突发奇想,做了一副空竹象棋。选上好的金丝楠木做成单轮空竹替代棋子,红方用红木标识,黑方选用乌木标识,再把棋盘打上眼儿,正好将空竹的轴插进去。

  二百多徒弟剩六人

  跟我学过手艺的不下二百人,现在剩下的只有六个。谁跟我学,我都教,也去小学教孩子们做空竹,但这行确实比较脏累,年轻人不愿从事,以外地人为主,大多学了一段,有更好的工作,就走了。时间最长的徒弟,17岁跟我学,现在已经36了。

  父亲传下来的手艺,我继承了,没弄丢,等我干不动了,就让儿子来接班,“空竹张”的名号传了三代,不能断。

  晨报记者 王文韦 文并摄

  传统空竹怎么做?

  传统空竹以竹木空竹为主。竹木空竹制作流程均为手工,大致包括以下流程:

  截板、锯竹筒:在五合板或多合板上画出圆,用曲线锯把板锯出,并把四周磨平。根据所做空竹的大小选择直径适合的竹筒。

  内粘、外粘:用刀将事先锯好的竹筒劈去三分之一,在事先准备好的面板上用圆规画出内粘线,将竹筒按线粘好,同锯竹筒一样把竹片截成小段,锯口要保证平整,在已经修好的半成品上画线,把已画好线的竹片多余部分劈去,劈好的竹片按画线次序一一粘在面板和竹筒上。磨口,扣盖。

  修口:修口是决定空竹发音的关键步骤,修口的大小取决于竹筒直径的大小。

  上轴:在已做好的发声轮中心按上轴部位直径打孔,把事先熬过的猪皮膘胶倒入发声轮的大口,左右晃动,之后将灌入胶汁倒出,将空竹摆放在较平的地方晾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