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导演扩展影响力
至于《那些年》,当然也有一些情节和场面是经过商业考量的,但做得并不过火,反而有新锐之气。
片中最惹争议的一幕“柯景腾与同学无聊得在上课时打手枪”和“勃起”这个角色的造型来说,港台两地经验丰富的导演都会将这些戏砍掉,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场面怎么能放进一部拍给年轻人看的校园电影之中?
但是在九把刀这个“热血而无聊”的外行导演眼中,他却只看到这些场面和角色会带来精彩的剧场效果,只要在画面上避免产生“恶形恶状”的感觉,就可以拍,而对电影规则外行的制片人柴智屏也不加制止。就这样,外行人的组合反而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九把刀用漫画化的喜剧手法把那些会令人产生尴尬的东西做到乐而不淫,年轻观众乐得拍案叫绝却不会往淫邪的方向上联想。在大男生无聊的成长岁月中,有多少人曾经梦想过要做这些荒唐事,具有新思维的九把刀透过电影表达出他们的心声和奇想,而那些旧思维的传统电影人却从来不这样做。这就是《那些年》能打动学生族群并获得跨地域共鸣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实,在上个世纪90年代港片黄金时代,当“个性张扬”和“商业算计”还能取得微妙平衡的时候,香港电影人用“文艺小品”的方式尝试新题材和新尺度还是有着相当高的兴致,例如由陈可辛监制、赵良骏导演的《记得香蕉成熟时》(1993),就是票房相当成功的“少年性启蒙”电影,由邓一君饰演的小波还一连主演了3集系列性作品。可惜近年很多香港电影界的中坚在北上拍片之后,已逐渐失去了他们的“文化主体性”,变成了电影业的“熟练技工”。他们在这方面留下来的空缺,似乎正由以人文电影风格起家而在制作上又逐渐向商业电影靠拢的台湾新一代导演填补。而这些新导演力量在网络时代,信息一体化的过程中正在迅速扩大他们的跨地域影响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