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带着徒弟、梅派第三代传人胡文阁参加水立方全球华人晚会的录音,胡文阁唱梅派经典《霸王别姬》,滚瓜烂熟的一段戏,就“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么一句唱腔,胡文阁录了五六遍,要求严格的梅葆玖才满意。晚上,胡文阁开车送师傅回家,在夜色中梅葆玖轻声说了一句话,“你现在唱的够水准了,能成为一个大角儿了”,胡文阁的心里顿时翻江倒海,师傅从来不夸他,这句话,他等了10年。为什么梅葆玖的一句话能让胡文阁如此激动,实在是因为这么多年来,胡文阁经历了太多世事变迁,他的人生经历不说传奇,也足够大起大落。就在他距离北京京剧院不远的家中,胡文阁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
秦腔剧团打下了基本功
胡文阁生在古城西安,从小文静乖巧,喜欢唱歌跳舞,3岁就被专门培养文艺人才的西安劳武巷学校招进了幼儿园文艺队,4岁看了《红色娘子军》之后立志当舞蹈家,考外地舞蹈学校和文工团母亲不舍得他走,于是12岁进了西安市秦腔剧团,扎扎实实的打了几年基本功,成了团里小生演员的重点培养对象。
现在想起来,似乎自己的男旦之路是上天注定的,胡文阁清楚的记得,那时剧团隔壁住着一位奇怪的老师,“白天有很多全国各地的演员来到我们剧团拜访他,不乏刘长瑜、杨春霞、陈爱莲这样的名家都观摩他的表演”。这位老师叫李德福,是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一名京剧男旦,被称为“水袖大王”,当胡文阁看到李老师给女演员教水袖时特别喜欢,就在一边学习,但秦腔界不允许男性演旦角,他宁可爬上灯光楼摔下来也要学,后来因为剧目排演上的矛盾,胡文阁一气之下离开了秦腔剧团。
这之后的经历是胡文阁人生中最华彩的一段,也是如今给他带来最多困扰的根源——他成了一名反串歌星,而且名噪一时。那时胡文阁的表演大受欢迎,跑遍大江南北,也为自己积累了一些财富,但是他始终认定自己的根就是男旦艺术。歌星的路走不长,一切都是为了回归戏曲。上世纪90年代末,他取消了一切演出活动,在家苦练三年,2001年他正式转型,拜梅葆玖为师投身梅派男旦。
有点小名气也不能髭毛
歌星变梅派传人,不是说出来的,这些年胡文阁付出了太多。梅派京剧的唱腔和表演特点看似易学易唱,实则深邃精致,除了要有很好的天赋外,更难的是领会和掌握其内在的神韵,虽然表演的是女性艺术形象,但却是以男扮女为前提设计唱腔、身段和表演的,因此男旦的表演更多了一层性别的障碍,这对于胡文阁来说是一个挑战。去年11月纪念梅兰芳仙逝50周年演出,胡文阁演了一个梅派难度最大,也是最冷门的戏《生死恨》。按行内的说法,这部戏是悲剧,从头到尾都很“温”,就“夜遁”一场戏比较出彩,但是胡文阁一出戏下来有十几次的掌声,其实在这背后都是汗水和心思,“我用了半年准备这出戏,先花很长时间对人物进行分析,每一段唱练到滚瓜烂熟,再背下大段的道白念词,用戏曲的程式把这些融合在一起,然后还要和其他演员配合,要一起排练很久,推到舞台上以后还不算成功,还需要千锤百炼的磨合。我一出戏演完晚上接十几个电话,都是跟我探讨表演的。”
半路出家的胡文阁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这些年演了不少大戏,赢得了业界和观众的喜爱,有了一定的名气,但是胡文阁始终很低调。“有不少朋友对我说,你有现成的金字招牌,论形象嗓音唱功这些条件又无人跟你相提并论,怎么不去炒作啊?我说我真的去炒作,就当不了梅派传人了,现在大家都很浮躁,都想出大名挣大钱,岂不知京剧就是一门要耐得住寂寞的艺术”,胡文阁说。
他如此清醒也因为梨园行里“残酷”的现实,“我是秦腔演员的出身,又当过歌星,在梨园行里受排挤,我必须要小心翼翼,有了点小名气也不能髭毛,因为本身就有很多人就戴着有色眼镜看你,就拿《生死恨》来说,很多人都想看我的笑话,看我能不能担得起这出戏,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更不能瞎折腾,只能靠百倍的努力,用作品证明自己的实力。”胡文阁的处境,作为师傅的梅葆玖心里都清楚,“他对我的参加演出和宣传活动卡得很严,也经常叮嘱我不能太张扬,就拿实打实的艺术说话。”
男旦不是比谁的嗓音高
低调严谨并不等于固步自封,除了在剧场演大戏之外,胡文阁也会参加一些综艺节目的录制,他和师傅梅葆玖还一起参加了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他在周华健的《女人如花》的MV中也有出色的表演,今年1月20日胡文阁将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参加一年一度的北京新春音乐会的演出,在交响乐队的伴奏下,演绎最正宗的《贵妃醉酒》、《梨花颂》。选择这些活动胡文阁只有一个目的,通过大众传播平台,让更多的人喜欢京剧,了解梅派艺术,同时也纠正一些人们对男旦艺术的误区。
“男人演女人”似乎是对男旦最通俗的解释,但也往往成为人们判断男旦艺术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是让胡文阁最困扰的,“在达到一定艺术高度的时候,‘男人演女人’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已经被跨越了,但现在大家的目光还集中在此。我最不喜欢听的评价就是‘嗓子真高’‘演的真像女的’,我想让人们看到的是戏中的人物,演十出戏就是十个不同的人物,到今天我上台也没感觉我是在装女人,真没时间让你想这个,脑子里想的都是人物。”
200年前京剧形成的初期,京剧舞台上只有男演员,没有女演员,女人连戏园子的大门都不让进去,因此剧中的女性角色要由男人扮演,现在没有这种障碍了,为什么还要有男旦存在,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疑问。“京剧走到今天离不开男旦的创作,跟所有老字号一样这是一门传统,如果不要男旦相当于颠覆了京剧的传统”,胡文阁解释。即使从艺术角度上看,男旦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男旦的嗓子很润很宽,虽然高音不及女性,但整场大戏听下来,男旦的声音要比女人听起来舒服,京剧的程式化和夸张的表演上男旦也有优势,男人的爆发力和张弛力是女演员不具备的。男人演女人,演到一定境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中性的美,过于柔媚会浅薄,过于阳刚也不妥”,说到这里,胡文阁“腾”地站起来开始演起了韩玉娘,一边讲解一边演,虽然没有化妆和服装,但魅力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