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遗作面世参展
上月底刚刚去世的历史学家高华留下的著作并不多,在内地出版的历史著作更寥寥可数。在本届图书订货会上,高华遗著《高华历史笔记》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及时参展图书订货会。
此次出版的《高华历史笔记》分为五部分,共28万字,第一部分为《革命、内战与民族主义》,收有《创建中国现代民族独立国家》等3篇文章;第二部分为《断裂与延续》,收有《如何认识毛泽东时代?》等4篇文章;第三部分为《历史叙事的技艺与观念》,收录有《近年来民间的当代史书写》、《国家主义的文字、图像的再造》等7篇文章;第四部分为《在海峡的那一边》,收录有《近距离感受“台岛心态”》等6篇文章;第五部分《读书有感》,收录有《读毛泽东词〈人有病,天知否?〉》等6篇文章。此外,《高华历史笔记》还收录了《答客问》、《他者眼中的高华》两部分附录。前一部分是高华回答杨锦麟等人的提问,后一部分收入了左中甫、萧叶的文章《高华先生印象记》以及徐庆全的文章《一本书的高华》。
据悉,当高华还在病榻上时,他就已经开始整理这部28万字的书稿,24篇文章是高华这些年对现代史研究的文章、读书笔记以及在海内外的演讲实录,多数文章都未曾发表过,尤以《建国后医疗卫生工作体制的形成与“卫生革命”的兴起》、《创建中国现代民族独立国家》等未刊稿最为引人注目。
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主任肖风华之前曾担任高华《革命年代》一书的选题策划,他同时也是这部遗稿的编辑,据他介绍,高华早在2011年6月就交了书稿,按照原先计划,他将为该书写一个后记,但最后永远空缺了。
名作家新年集体“转型”
图书订货会一向是各路名家密集推出新作的平台,今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知名作家都在探索新的写作方向。如著名作家毕淑敏新书《花冠病毒》带有“科幻味”,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推出儿童文学作品《半岛哈里哈气》。此外,当红的青年作家也在拓展、深化自己的创作。
以古典诗词赏析独树一帜的安意如在本届订货会上推出自己的首部当代题材长篇小说《日月》,书中描写了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讲述了主人公在西藏被收养,到北京生活和学习,融入现代大都市,求学经商,经历情感挫折,渐渐迷失自我,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完整过程。安意如表示,写作长篇小说的难度在于怎么呈现跨越三十年的故事,让故事有深重的含义,并把自己近五年来精神的突破融在其中,并且故事本身要扎实,其中表达的情绪也要使在感情和人生上有历练的人有共鸣。而在各大出版社转企改制完成后试水的一年,出版界对旧有营销模式、营销观念也进行革新的讨论,在昨天举行的“中国书业营销创新论坛上,北京向尚文化传媒机构还提出了图书网络营销在这个时代的必要性和解决办法等。
探讨实体书店走向
“生存还是毁灭?”在过去的2011年,这无疑是困扰众多实体书店的一大问题。有报道称目前国内已经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因为人员工资增加、房租上涨以及网络书店的挤压等原因而被迫倒闭。尤其去年光合作用书店停业,引起业内高度关注。实体书店何去何从?本届图书订货会,将目光聚焦于此。
在电子商务普及的今天,实体书店受到冲击已不可避免。与实体书店相比,网上书店在价格上拥有明显优势,由于网络的宣传面很广,许多网上书店又都采用买断或包销的进货方式,使得其运营成本较实体书店低很多。而现在我国整个民营实体书店行业面临的生存压力主要来自网络书店的无序价格竞争。此外,电子书阅读器日趋普及也让实体书店的生存困难不断加剧。
实体书店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也是公共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实体书店的减少无疑会阻碍城市的文化建设。本次图书订货会将举行“经营创新与发展研讨”讨论实体书店发展面临的问题,如何创新经营,实现社店共赢。1月9日,将举办“独立书店生存与解决之道”研讨会,邀请独立书店的老板们就独立书店生存的状况,解决办法以及国外独立书店的做法进行讨论,刘苏里、许志强、钱小华、郝振省、余晓群、薛原、胡洪侠等嘉宾将为独立书店的生存与发展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