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广电局能否管住假票房?大导成票房主义的信徒

2012年01月11日 07: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张敬伟

  1月9日于北京举行的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年终新闻通气会上,该局局长童刚表示,电影局在2012年将对偷报、漏报、瞒报、虚报电影票房等问题施以重拳。对于违规操作、有悖公平竞争、干扰市场秩序的影院和院线,准备实行红、黄牌警告制度,严重者取消执业资格。(《东方早报》1月10日)

  中国电影市场处于繁荣期,市场容量逐年攀升。2011年,票房产量仅800部,总票房131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过亿的高达20部。可以预期,中国电影市场今后还有相当的提升空间。

  但不得不指出,在好看的数字背后,也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从电影市场的分成看,国产电影与进口大片几乎各占半壁江山,国产电影凝聚票房的能力孱弱,只是靠着“影海战术”才和进口大片相当。此外,国产电影又有大约九成处于亏损状态,赢利的只是那些领衔院线档期的国产大片。而这些国产大片,又多为大佬级制片、导演、演员所把持。这种不平衡的市场态势,决定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赢利能力和文化影响力还处于初级阶段。

  即使是国产大片,从电影拷贝流转到市场终端的院线层面,也面临着诸多让人看不懂的猫儿腻。正如新闻源中所列举的,电视市场存在着偷报、漏报、瞒报、虚报电影票房等丑事,严重滋扰了电影市场的秩序,也有悖电影市场的公平竞争。

  2012年,广电总局这些监管重拳,能否打出电影市场的规范来?

  重拳所及,确实锁定电影市场的沉疴痛点。偷票房也好,盗版也罢,或者说电影高票价,根子上都基于电影市场的功利化和电影产品的浮躁化。作为主导性的文化产品,电影没有票房确乎不成功,何况投资者也是要看收益的。但是,电影除了商业化的产品属性,还属于文化范畴,还应有娱乐、教化功能。若制片人和剧组,紧紧盯在票房上,电影就是纯粹的商品了。这样的电影,就是有高票房,观众也会不待见。

  问题在于,把持中国电影江湖的大导演们,他们完全变成了票房主义的信徒。尤其是同一档期的竞争者,票房不达预期就是失败。在此语境下,冯小刚曾为《唐山大地震》的票房指标制造娱乐噱头;张艺谋和徐克在今年的贺岁档施出各式PK奇招,展开激烈的票房战。娱乐媒体和观众,也乐得从这些娱乐素材中获得快感。于是,制片方、剧组和娱乐媒体、观众的集体喧嚣下,才导致了偷票房、高票价等不正常现象。

  在此逻辑下,小制作的电影几乎更无出路,商业大片则更热衷于玩弄这种市场终端的功利游戏。至于提高票价和更改与院线的票房分成,则是畅销大片的市场独角戏,譬如张艺谋的“十三钗”。但是,这种自利模式则是对观众观影权利的漠视和戕害。

【编辑:蒲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