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单霁翔性格平和没官架子 同事眼中是“工作狂”

2012年01月12日 08:09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希望也相信他能搞得好”

  同事称他“工作狂”

  学城市规划的单霁翔,1971年参加工作,1992年至1994年任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后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房山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城市规划科班出身,加上文物、规划部门的任职经验,让单霁翔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2002年8月,单霁翔出任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在任期间,他着力推动大遗址保护;历时10年、全国2600多家文物收藏单位近万名文博工作者参与的国有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圆满完成;全国166万余件国有馆藏珍贵文物告别纸质卡片手写登录的时代,实现数字化管理;历经5年,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汇集工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圆满完成。

  这些工作成效的背后,是单霁翔“工作狂”的形象。

  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对单霁翔的评价是两个词:勤政、廉政。“像这样的干部,现在太少了。”谢辰生说,单霁翔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节假日也在全国各地考察文化遗产。

  接近单霁翔的人士说,一些地方官员想要向这位局长“示好”,考察结束往往会送些礼品,对此,单霁翔有他自己的招数:他把汽车后备箱的钥匙紧紧抓在手里,谁也别想往里塞东西。

  汶川地震后,单霁翔是第一批奔赴灾区的人之一。当时灾区的一些文物受到损坏,单霁翔带队到一线考察。当时余震非常厉害,谁也不知道第二场灾难会不会降临。为了考察羌族碉楼受损情况,单霁翔不听劝,一个一个钻进去,哪里有裂缝,哪里有破损,硬是看了个遍才罢手。随行人员悄悄评价他“太拼命”。

  单霁翔主持国家文物局的十年,正是全国文保工作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严峻时期,他的“狂热”与坚守,同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时期两相碰撞,这是他的无奈。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到,与上次普查相比,全国共有4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旁边的工作人员回答完毕,单霁翔拿过话筒,继续补充:“文物保护工作现在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时期,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加速会对不可移动文物造成损失。”会下,他说这是一个好问题。

  “没架子”的官员

  脚上是适合田野考古调查的老北京布鞋,语言鲜见“官员体”的痕迹,胖墩墩的身材加上平和的性格,让这位省部级高官显得有点“土”。与他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同,很多和他相熟的人说,单霁翔的性格在官员中同样算得上“另类”。

  “没架子”是第一个高频词。一位多次采访过单霁翔的记者回忆,在每年全国“两会”的会场上,他是最有亲和力的委员之一,他会热心地将记者请进房间,对于提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会热情地打开电脑,帮记者拷贝资料。

  在同事眼中,单霁翔没有所谓“官员层级”的概念,只要他知道哪里有文物受损,就会直接找相关官员,不论级别,不厌其烦地去讲道理、摆事实。

  也是这个“没架子”的人,屡次出语惊人,仗义执言。在全国“两会”上,他的提案总是受到媒体关注。“联合国机构质询故宫保护”“建议故宫‘逐客’”,单霁翔一向以“敢说”著称。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单霁翔看到媒体的报道后,坚决站在保护一边。在他的支持下,媒体的舆论监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梁林故居得以保存。

  年近半百读博士

  单霁翔拥有高级建筑师和注册规划师职称,2003年,年近半百的他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两院院士、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吴良镛教授,200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这样的学历背景,让这个省部级官员具有学者风范。

  在任期间,单霁翔几乎以每年一本专业书籍的速度推出自己的著作。身边的人说,单霁翔出书跟一般官员出书有几个不一样的地方。第一,他从不占用工作时间写书。据他的一位同事说,单霁翔所有的书稿都是在工作之余完成的,“马上”“厕上”“枕上”成了他的学习时间。第二,他从不用公款买书送人。

  工作之余,他会参与一些学术性的论坛。一两个小时的讲座,纵论古今中外,只要一讲起文化遗产保护,他就滔滔不绝。

  这种学术研讨类的活动,他基本上不拿稿子。边放PPT,边讲述自己在国内外各地文化遗产地考察的心得、体会、思考,照片上的每一处建筑、每一条街巷,他都实地进行考察过,这些用双脚丈量过的地方,又何须照本宣科?

  “每一次跟他采访,都会对文化遗产有更新的认识。他总是能给你更深刻的角度和思考。”一位多次采访过他的记者说。

  在他的倡导下,近年我国对传统文物保护的理念有了新的转变。从文物到文化遗产,从单个文物保护到整体保护,从“古董”保护到近代遗址纳入文保范畴,理念的改变正与世界接轨。

  故宫系列事件发生后,单霁翔曾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故宫必须认清自身的两个身份,一个是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个身份是博物馆。“博物馆能干的事,不一定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能干的事。”他指出,所有文保单位必须死死把握住两点:首先,一定要确保文物安全;第二,要突出公益性。“注意,这不仅仅指的是收入必须公开透明,收支两条线。空间本身就应该是公益的,所有这些开放单位都是为社会民众服务的,不能只为一部分人服务。”单霁翔语气坚定。

  对于单霁翔的故宫履新,90高龄的谢辰生老先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希望也相信他能搞得好,不要再出问题了!”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张然

【编辑:蒲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