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毛佩琦:寻找民族身份认同 国学让世界读懂中国

2012年01月13日 09: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毛佩琦:寻找民族身份认同国学让世界读懂中国
毛佩琦教授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

  中新网1月13日电  著名学者毛佩琦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国学热,很大程度上是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同。在他看来,中国对外宣传的力度依然不够,关键在于语言体系的迥异,中国人能获诺贝尔奖的文学作品寥寥无几,中国人的语言不能为西方世界所理解是原因之一。孔子学院的语言传播工作显然很重要,但只教授语言不够,更重要的是把语言作为东西方交流与互通的桥梁,传播中国人的理念。

  文章内容选编如下。

  文化名人访谈:

    寻找民族身份认同 “国学”让世界读懂中国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

  2004年,他走上央视《百家讲坛》,揭开明史黑暗而神秘的面纱,将明朝帝王的种种悬疑故事一一破解,观众为之拍案叫绝;2006年,他为一部网络走红的小说《明朝那些事儿》提笔作序,成为掀起“明史热”的第一人,随后他眼中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明史开始走进寻常百姓的视野;他更是最早提出华人应具有身份认同之观念,警示国人当回顾历史追溯先祖。在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坦言,对外传播不仅需要世界读懂中国,更需在行为方式中展现中国人的优秀价值理念,传承共享天下之福的中国天下观。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吸引着国人前仆后继的追寻和保护,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国学热”,在毛佩琦看来,国学即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中国的中医、土木结构四合院体现的是中国人的思想、秩序以及合理的尊卑,而国学热,很大程度上就是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同。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在物质层面与西方的差距微乎其微,然而中国的思想是却是多元的,拥有集儒家、法家、兵家、道家及佛学融于一身而独立于世的中国文化,这正是中华民族与西方世界的区别。

  让西方读懂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华民族迎来新时期的文化复兴潮,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已不仅为国人所追溯、保护和发扬,更为西方世界积极汲取和追捧。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近年来,毛佩琦始终为解读真实的历史而努力不止,以一个学者严谨的底蕴和清醒的理智讲述着中国历史,意在向世人显现一个真实而智慧的中国。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毛佩琦认为应通过理念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让西方世界懂得中国、理解中国。

  中国人有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事实上,中国也曾在多种场合提出这种理念。在毛佩琦看来,中国对外宣传的力度依然不够,关键在于语言体系的迥异,中国人能获诺贝尔奖的文学作品寥寥无几,中国人的语言不能为西方世界所理解是原因之一。孔子学院的语言传播工作显然很重要,但只教授语言不够,更重要的是把语言作为东西方交流与互通的桥梁,传播中国人的理念。

  西方人或许对中国人是有一些误解,对此,毛佩琦表示,在国际舞台主持正义,在国际交往中扶弱济贫、主张平等是中国固有的理念,中国需要做的是通过具体的行为让西方世界真正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言行合一的伟大民族。

  共享天下之福 中华民族之天下观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明特质,中国的对外交往亦自成体系,古往今来,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从未有过欺压和侵略。郑和七下西洋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其触角远及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不仅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散财之举更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丰厚的经济实惠。毛佩琦向记者表示,朱元璋曾警示后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妄自兴兵载入史书将为后世所讥笑,而哥伦布所谓发现新大陆则沾满了帝国主义屠刀上的鲜血。

  毛佩琦经常背诵的一段话是郑和下西洋时所携明成祖敕书:“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今特遣郑和赍敕,普谕朕意:尔等祗顺天道,恪遵朕言,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摅诚来朝,咸锡皆赏。故此敕谕,悉使闻知。”即让男女老幼无不遂其生业,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天下共享太平之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天下观。

  新一轮的国学热将为中国带来怎样的发展契机?毛佩琦认为,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脚步,当前固有的中华民族符号正在迅速消失,近几十年的激进思潮中,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被误解,传承和发扬亦被耽误。面对当前新一轮的“国学热”,毛佩琦认为,与过去几十年、近百年来不断退缩和守护国学遗产不同,此轮国学热是进取的、时代的、未来的,中华民族的崛起要用优秀文化主动出击而不是一味退缩,同时需要现代理念的解读,汲取其中有益的东西,解决未来的问题。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