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草根含量与亲民指数
有了兔年春晚舞台上草根明星爆发的先例,龙年春晚草根艺人含量高低的确引人关注。因为春晚上草根的多少已经成为衡量春晚亲民与否的重要风向标。办了这么多年的春晚,喊了这么多年的亲民,兔年春晚的亲民指数可以说是最高的。这当然要归功于“西单女孩”、“旭日阳刚”这些草根的突出表现。但是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在春晚的舞台上,那些草根明星一方面被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代言人,或者当做励志的代表,被寄予厚望;可另一方面,相比于那些衣着光鲜、名气响亮的明星大腕,他们在春晚的舞台上又显得过于寒酸。从某种程度上说,那些草根明星不是一个人在上春晚,而是代表了数亿普通老百姓上春晚。“正规的艺术学校学生学了四五年上不去春晚,一些老艺术家一辈子也上不去,但一个在西单地铁卖唱的女孩,只因为媒体的报道,就成为名人上了春晚,是一种走捷径的做法。”这是去年西单女孩上春晚时遭受的非议。我相信认为草根上春晚是“走捷径”的绝不是个别人。春晚导演哈文说,不会把艺人区分为选秀、草根还是专业,只要有好的节目都能上。这句话说得好像很实在,可好节目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却很难说清。比如去年“旭日阳刚”唱的《春天里》真的比原唱汪峰唱得好?民工街舞团的舞蹈就一定比那些专业舞蹈队跳得好?春晚上出现更多的草根,这是观众的一种期待,因为在目前来看,草根越多似乎就说明春晚越亲民。草根上春晚,其实形式上的东西要大于内容。对于央视而言,如何把握春晚的草根含量的确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既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两头都不好得罪。不过在笔者看来,央视也完全不必年年非得弄几个草根上春晚,如果没有什么好节目,没有什么励志的东西,赶鸭子上架也没啥必要。春晚要想亲民,其实有很多种形式,比如今年搞的全家福春晚纪录片就很不错。
刘少华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