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政协委员关注“非遗”保护 提建文化博物馆群
中新网广州1月15日电 (莫非 程景伟 廖宴思)在15日举行的广东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全体大会上,代表文艺界的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健称,建议广东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文化博物馆群,建馆地址首选广州新中轴线南段区域。
赵健指出,“非遗”保护往往是跨地域、跨行政区划、跨管理权限的“新管理课题”,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非遗”项目的发源地往往因时过境迁,成为今日较偏远或欠发达地区,缺乏可持续和可再生的综合条件与渠道等。
赵健称,作为文化强省建设“主战场”的中心城市(如广深两市),少有“非遗”的文化内容,是一个亟需打开的“结”。他建议,建设能基本覆盖广东地域传统、岭南文化、非遗项目的“博物馆群”,集中建在广州的新中轴线上。估计总共约需建馆40余所,每馆大小不一,大馆数千平米,小馆数百平米等。
赵健指出,要改变博物馆必须是标志性宏大建筑的固有概念,借鉴发达国家在首都或中心城市布局博物馆街,博物馆区或博物馆群的文化资源集聚效应理念等。
在当天的会议,广东省政协委员、星海音乐学院教授袁东艳以书面形式发言建议,在广州大学城建设广东省“非遗”展示中心(含岭南音乐文化博物馆)。她说,广州大学城拥有充足和优质的艺术人力资源,这样可保障“非遗”和音乐文化活态展示的特殊需求。
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亦在上交省政协的提案中表示,目前,广东“非遗”的衰微、凋零、消亡速度之快,到了令人心惊的程度,现状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是“非遗”保护理念与实践进入国人视野的时间尚短,民众保护意识淡薄,保护主体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广东“非遗”保护工作迫切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形成一种文化自觉。
吴以环称,“非遗”是一种生命存在,对其的保护首先应该以人为本,改善创造、享有和传承该文化遗产的人的生存状态,明确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其社会地位。坚持保护与传承相结合的原则,尊重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群体。并构建“政府主导、学界介入、社会参与”的保护模式,重视科学开发与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