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幽默感是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
何农
幽默感是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
幽默与开朗、阳光的心态和豁达、机智相连;幽默与阴郁、病态和小肚鸡肠、反应迟钝无关。
人人都喜欢幽默、羡慕有幽默感的人。但不是人人都喜欢表现出自己的幽默、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表现幽默。专家说,人人都有幽默基因,但得知道如何把它开发利用出来。
幽默不是嘲笑别人。至少,不仅仅是嘲笑别人。有些笑话,就像胳肢人一样,只不过是用语言来胳肢人而已,并非幽默。当然,这也无伤大雅。笑一笑,总是好事,哪怕这笑话回味不久、韵味不足、笑完了就忘。
我觉得,很难根据国籍来区分各自幽默的特点。哪国都有幽默感强的人,也都有几乎没有幽默感的人。但是确实,有些国家的人善于或者说勇于调侃生活中所遭遇的尴尬,愿意自我嘲讽、旁敲侧击,其语言也较容易谐音双关、借题发挥。这就引出了另一个结论,就是一些幽默段子,是无法翻译的。法语、英语中的很多幽默,翻成汉语就不那么逗乐;或者要加很多注释,才能勉强听明白。反过来也一样。结论是,幽默就像葡萄酒一样,跟当地的土壤、气候、传统紧密相关。同样的葡萄品种,在不同的地方、不同酒农的手里,产出来的葡萄酒,味道完全南辕北辙。不像标准化、大工业的可口可乐,全世界不管到哪儿喝,都一个味儿。所以,你明白为什么即使有一天我们自己也能生产出“拉菲”,但你喝着肯定也不是那味儿。因为除了位于法国西南的波尔多梅多克酒区,其他任何地方,永远也产不出一模一样的葡萄酒。
在一项全球调查中,德国人被评为“最不风趣的民族”,而美国人则相反,是“最有喜剧感的”。而在欧洲大陆,最有幽默感的是西班牙人,接下来是意大利人和法国人。这些跟我们平常的印象差不多。但即使是德国人,也有他们的幽默。看这个故事:
一对法国夫妇有了个孩子。孩子出生后,医生仔细检查说,身体状况一切健康正常,但身上德国血统特征明显。孩子的父母说,祖先有德国血统,没错。孩子一天一天长大,看起来与一般孩子无异,但却始终不曾开口说过一句话。直到他长到17岁的某天,在妈妈端给他一碗汤后,他竟然开口,告诉妈妈汤不够热。妈妈又惊又喜,直问孩子为何多年都不曾开口,让她以为孩子是哑巴。这个德国血统特征明显的孩子若无其事地说:“因为这么多年来,一切都很正常啊!除了今天的汤有点凉!”
冷静、理性的德国人,讲个笑话也这么冷,还这么长!他们身上的幽默细胞,大概也被仔细计算和安排过。不过,得说明,这笑话是法国人编出来埋汰德国人的。
法国人和比利时人则是一对儿冤家,至少在幽默方面是这样。法国人一般认为自己的这个北方小邻居土气、没见过世面、笨手笨脚,许多笑话都以嘲弄、讥笑比利时人为能事。譬如,有一个笑话说,战争期间,三个分别为英国、法国和比利时人的士兵被敌人抓住了。英国士兵告诉他的朋友逃走的计划:这个地方只有一个看守,只要爬上墙就能跑走。如果我们发出声音,惊动了看守,就装成猫。
英国人先上墙,看守听到奇怪的声音就问:“谁呀?”“喵……”看守放心了。英国人跑出去了。
法国人再上墙,看守听到奇怪的声音又问:“谁呀?”“喵……”看守放心了。法国人也跑出去了。
比利时人上墙,看守听到奇怪的声音再问:“谁呀?”
比利时人说:“是我,那只小猫!”
当然,比利时人也不会轻饶了法国人。比利时人只要受过教育,一般都能对付说法语、佛拉芒语,有的还能对付几句英语。而法国人在外语方面的天分和努力则似乎比较受诟病。一则比利时笑话说,会说三种语言的人,我们叫他“三语人才”;会说两种语言的人,我们叫他“双语人才”;会说一种语言的人,我们叫他——法国人!
国人的幽默感,通过新世纪的通讯工具,得到了极大的发扬光大。自从有了手机短信、有了微博,我们的幽默细胞都得到了强化和刺激。口耳相传的幽默,插上了网络的翅膀,再加上无线,走进了成千上万人的心灵、脑海和电子硬盘。所以,哪怕仅就为国人的生活多添了点幽默色彩这一点而言,网络就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