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十三钗》的形式与结构已达几近完美的地步

2012年01月17日 16: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王 童

  张艺谋终于回归了,这次回归是借助刘恒炉火纯青的编剧技巧、借助严歌苓作品的文学功力而达到的。之前,我在同刘恒交谈时曾说过此话,我对张艺谋放弃原有的文学执着力而去拍一些类似小品的电影,总有些困惑。尽管张艺谋不以为然,尽管刘恒说他是在探索、创新,但那些作品怎么看,也同张艺谋以往的作品定力有些貌合神离。你说《三枪》好,你说《山楂树之恋》好,再往前你说《幸福时光》也好,但这好是在人们众说纷坛的争议声中呈现出来的——公正的影评人是不会放弃固有的审美观点而去趋同一种类似拼贴出来的影画的。而眼前的这部《金陵十三钗》却让人看到那个以往的张艺谋又回来了。

  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已拍了多部,有罗冠群的,有吴子牛的,有陆川的,有佛罗瑞·加仑伯格和西蒙韦斯特的等等,这些影片的视点无疑都放在屠杀本身事实的验证上,而这大多是针对日本右翼分子否定这一事实本身对应而来的。陆川言南京大屠杀是中日双方共同缔造出来的,由此他要剖析出日本人的兽性本性,这不失为一种偏颇的思考。而自从拉贝日记的视点出现,大多影片也就把西方人道主义的观念在血腥的现实中植入了进去。《金陵十三钗》也未能跳出这氛围,但同上述影片不同的是,《金陵十三钗》不是在复制和印证事实本身,而依旧沿袭着文学内核而展开的。这不是记录,而是人在战乱中男女命运的归宿。楼倒屋塌的废墟之间军人的英勇献身,反衬着一个教堂,一位假神父,一群女学生和十几个妓女交叉换位灵魂的寄托。女学生们无意间救了妓女们,妓女们最后又挺身改头换面舍身置换女学生们。当然,这在现实中是不可信的,但在文学中却是真实的,而根据文学内涵展现出的电影又是极具观赏性与感染力的。影片中人物的命运环环相扣与递进而来的紧张感,不是简单地追逐与杀戮,而是发现与藏匿,索取与舍弃的精神体现。两香魂为找回琴弦和耳坠失身丧命反衬着众妓女抛金弃玉、献身取义的红颜薄命。

  应该说,这部影片没有太突出的人物个体凸显,在这群像里墨玉与假神父的孽恋、教官的勇敢、小蚊子的懦弱与闹事、日军的残暴都烘托着女学生与妓女们两个群体的人生价值。概括来说,这两个群体就像两个命运多舛的女性,展现着她们的喜怒哀乐。这两人的一来一去让观众担惊,让目击者揪心,也让人观后的印象留在那群穿着旗袍、唱着乡曲迎面而来的妓女们的身上。这是人性的升华、是从地狱走向天堂的路径——顺代来说教堂顶端五彩玻璃的破碎飞溅就预示这一景观。整部影片我只对看守教堂那个男孩要男扮女装感到有些突兀,其他一切情节皆在严密的排列组合中,若男孩的举动有些神意的铺垫与心灵的感召,显然会更合理。

  这部影片是令人震撼的,也是让人有所回味的。这成功,除了张艺谋外,应该感谢严歌苓作品的人性牵扯与刘恒编剧的化繁就简、画龙点睛之笔。张艺谋曾否认他是大师,这话对了一半,因电影这一综合艺术的门类,的确是需要博采众长,集他人智慧于一体的。可喜的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没有看见自恋的张艺谋的身影,而是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影片本身,这种导演不露痕迹的手法是最高级的艺术创作,是真正的大师之作。波布克说,节奏产生于镜头的连接和镜头、场面与段落的次序。可以说,该片的形式与结构已达几近完美的地步,一个个插入镜头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主题,从而让悬念迭出。由此,我们有理由期待着它在国际影坛上获得更大的成功。

【编辑:蒲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