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中国麻将风行欧美 荷兰前总理曾参加麻将欧锦赛

2012年01月18日 09:50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网上流传的外国人麻将简易教程。

  逢年过节,打麻将成为中国人团聚时的节目之一。

  您恐怕没有想到,麻将也风行海外。日前,世界麻将组织发布公告,今年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麻将锦标赛,将在欧美等地层层选拔,决出120位世界高手角逐桂冠。

  被视为古董出口海外

  欧美贵族最先迷上麻将

  上世纪20年代初期,麻将被视为富有东方情趣的古董,一副麻将售价高达500美元,而现在一副上好的麻将也不过100美元。在欧美,王室贵族、达官贵人纷纷购买:1922年,美国人购买了13万副麻将;1923年的销售猛增到150万副。

  一个叫巴布考克的美国商人嗅到了商机,他给麻将取了英文名字叫“Mah-Jong”,并编写了适合欧美人的《麻将规则》一书,册子里统一了麻将英文术语的规范。作家菲茨杰拉德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放纵和绚丽的时代,这是最值得书写的时代。”

  果然,这本昵称为“小红书”的册子,几乎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书籍之一,并带动了美国1500万人玩起了麻将,其中大部分是家庭主妇。

  麻将热潮渐渐拥向英国和澳大利亚,一些王室贵族也迷上了麻将。英国人甚至衍生出新词汇,他们玩麻将赢了之后说的是“I hu-ed(我和了)”,可谓中西合璧。“吃”、“碰”这样的习语,也原版出现在西方人的麻将桌上。那时,欧美各国陆续出现叙述麻将打法的书籍和研究麻将打法的杂志,荷兰等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麻将组织。

  一衣带水的日本,麻将普及略晚于欧美。1924年,《朝日新闻》的读者提问一栏中,有了“最近小说和报纸上看见的支那的麻将是什么?”的问题。那时,为数不多的麻将出现在高雅的咖啡馆和餐馆中,在东京神乐坂地区的咖啡馆里,仅一套麻将就使得名士、画家、官吏们蜂拥而至。短短一年后,《朝日新闻》上连载的小说写到4人玩麻将的场景时,麻将已经风靡一时,许多麻将爱好者团体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麻将大赛。

  犹太人是麻将最忠实的追随者。二战期间,来到上海的犹太人,很快接受了中国的麻将游戏,以此作为同族人交流的工具,共同度过流亡中的漫漫长夜。此后无论走到何处,麻将都成为犹太人尤其女人的最佳伴侣。二战后,犹太人从上海回到美国,麻将被进一步传播。

  上世纪50至60年代,中产阶级白人妇女还流行举办“麻将之夜”,家里挂灯笼,穿着中式服饰。到了上世纪70年代,随着愈来愈多女性外出工作,许多人不再有时间流连牌桌,麻将也被认为是“祖母的运动”,一度陷入低谷。

  老外打麻将也有革新

  “万字”变脸成美金

  “如今,麻将在纽约的流行程度可与马提尼酒相提并论”,《华尔街日报》2010年曾发表评论,称网络带动了在线麻将的盛行,进而推动了美国打麻将的人年轻化的趋势。

  事实也是如此,美国国家麻将联盟在美国各地的新会员不断增加,从上世纪70和80年代初“黯淡时期”的10万人增加到目前的40万人。

  在美国人看来,麻将无疑是一种社交手段。打麻将时,可以和不熟的牌友聊天。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家酒吧,夜里常有一批年轻女子聚在一起,切磋麻将牌技。在美国大学里,一些学生把网络麻将当作一种游戏。有的大学还成立了麻将联谊会。一些社区中心每周一至周五,都有人在打麻将,少则两三桌,多则五六桌。就连南达科州的小村子都有人加入国家麻将联盟,成为麻将的发烧友。

  甚至,有的美国小学开设兴趣课,让学生通过麻将游戏学习算术和简单的汉字,辨认东、西、南、北等中国字。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托马斯·杰斐逊中学,早在2006年就开办了麻将兴趣班,学生们利用午餐后的休息时间学习麻将技巧、策略和规则。

  美国人打麻将,有按照中国玩法来玩的,还有按照“美国国家麻将联盟”推出的牌局表组合来玩的。当然,他们的创新也不少。有人惊诧,老外打麻将,为什么能说出纯正的“吃”、“碰”、“杠”、“花”、“和”这些中国字。其实,秘诀很简单,许多老外打的中国麻将上面都刻了小小的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比如,“东”刻上“E”字,“中”刻上“C”字。

  一些美国人还大胆出新,把麻将的东、南、西、北分别变成纽约、旧金山等城市名称;红中、青发、白板变成红、蓝、白色网状图案;筒子变成美国国旗上的星星;条子则是红色条纹;最有趣的是,他们竟然把万字变成了美金。

【编辑:蒲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