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记者暗访赣西“盗墓村” 体验私挖文物交易过程(2)

2012年01月18日 15: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在“兰花王”家中,疑似出土文物散放在茶几上。

  “勤劳致富”的“憨爷”

  老张继续指挥汽车前进,说下一家肯定有好东西,那家的主人是他多年的熟人,有什么话可以直说。

  停车下来后,记者环顾四周,这是一个距离村子较远的独院,位于山脚之下,旁边有几亩农田,还有小溪流过。由于一直在下雨,远远望去山间薄雾弥漫,树木愈加葱茏。

  这家主人刚开着农用三轮车回来,身上还穿着抓鱼用的连体防水服。由于常年在外劳作,原本黑黝黝的肤色被晒得发红,说起话来总有笑容,样子憨憨的,因此得名“憨爷”。房屋仅有一层,但是高大宽敞。走进卧室,“憨爷”拿出一个盘口壶,虽然釉不完整,但器型很好。

  “多少钱啊?”记者问。

  “憨爷”犹豫了一下,“一千块,行不行啊?”他用商量的语气问,说完又憨憨地笑了两声。

  “如果釉完整的话没问题,但这个釉剥得有点厉害,要不八百吧。”记者试着压压价。

  “八百啊,可以啊。说良心话,把这东西弄来也费了一番功夫。”

  “这次就一个,下次挖出来好的,给你们打电话。”每个盗墓人那里都有几个熟络的联系人,挖出新东西当晚就会打一圈电话告知。“如果你们知道哪个地方有,还可以介绍我们去搞啊!”“憨爷”诚恳地说。

  其实,在这个房间里,比古玩更引人注目的是放置在屋子中间的大树墩,闻起来有股芳香气息。“这是樟木的茶桌。”因为当地政府已经明令禁止砍伐樟木,所以“憨爷”开价1万5千元,“我还有一个更大的,不过更贵,如果有朋友需要,可以介绍一下。”

  除了这些,院子和房间里还摆放着许多石头。这些灰白石头表面布满了黑褐色的条纹,犹如抽象的艺术作品。“我刚才就是去河里捞石头了,外地来买石头的人叫金铭石,但我也不知道准确的名字。”“憨爷”说。

  尽管这些让“憨爷”致富的都是不可再生资源,甚至是国家法律禁止的,但在他看来,祖宗留在家门口的东西自己也费了一番力气获取,也算是勤劳致富吧!

  在出来的路上,老张小声告诉我们,“憨爷”盗墓好厉害的,很有钱,只是为人比较低调。

  听“老江湖”口述“盗墓笔记”

  和老张接触多了,也从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一些他自己的经历。

  上世纪70年代,老张也盗过墓,还被公安局抓过,后来就不敢做了,直到90年代做起了古玩生意。

  “您干这行有没有被骗过?”记者问。

  “有,多了。”老张大笑道,有人把假的和真的掺在一起卖,刚开始看不出来就上当了。后来眼力好点了就能看出来。“如果这个东西第一眼能骗过我,我就买,低价收过来,再卖出去。”“真东西越来越少了,现在哪里还有那么多墓啊,盗了十几年了。”

  “不过这样的骗术都是小儿科了,我有一个朋友,才叫高人。”老张讲起了他朋友的传奇经历:他先找到一个墓,从一边打开一个洞,把买来的高仿瓷瓶、瓷缸埋到墓里面。埋了8年啊,等当初打洞的地方小树都长起来了,从外面看起来墓是没有动过的,他就联系买主,并带着现场去盗墓。那老板当场看着挖出了东西,很激动啊,以为这东西肯定没问题,花了200万包坑。没想到买回去后,找人一看东西不对,结果那个老板就雇人把他抓走了。“这不叫高手,这是骗子。”老张末了又补充了一句。

  “那这么多人盗墓,有没有人被公安局抓过啊?”记者问。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有两个人被抓过。最近这些年,就没听说了。”老张说。

  “怎么被抓呢,判了几年刑啊?”

  “有一个人我是认识的,他很厉害的,是个真正的高手,看墓很准。后来被判了4年刑。”老张脑子里仿佛装了一部盗墓史,又开始了一个生动的故事:那年这“高手”自己看好一个墓,就雇人去挖,挖两个小时一百块钱,而且是到两个小时就结一次钱。眼看挖到8米深的时候,还不见有东西出来,有人就劝他算了。他说再挖,果真,挖到10米左右的时候,东西出来了,那墓大得不得了啊,有金饼、金钗,还有金手镯,当初挖墓的人都把一些小东西塞到袜子里带回家。但是,后来当他卖凤冠的时候被抓住,逮起来坐牢了,手上的东西也都上缴国家了。

  “我还受到了牵连,当时从他那买过东西,也被‘抄了家’。”老张一脸的遗憾。

  “那他出狱后还挖吗?”

  “挖呀,就是靠挖墓起了家,后来开了个厂子,专门雇了4个人给他挖,他自己平时就到处去找墓。”老张说,村里能发财的还是少数几个人,大部分人以种田为生,挖墓也就是挣点外快。只有精通的、经常挖的才能发财。

  “现在没人管吗?”

  “也有人管。就是每过一段时间,派出所跑到村子里去,警告他们盗墓是犯法的,要他们交几千块钱罚款,就没事了。”老张说。

  老张有一儿一女,按说已经是安享晚年的人了,如今却还要奔波往来,赚取不太丰厚的利润。“我好赌,前几年被人下套骗了,把所有钱都赔了进去。”老张有点难为情,“现在只能一点点赚回来了。”

  回到北京后,记者电话采访了该县分管文物保护的负责人。“我们这盗墓并不是很厉害,今年一年都没有类似案件发生。”他表示,近些年来,县里一直在打击盗墓,通过加强宣传来阻止盗墓,各村还成立了文物志愿者保护小组,充当千里眼和顺风耳,进行宣传和监督。“盗墓是决不允许的,哪怕是盗一个墓、一件东西,我们都会该抓的抓,交给公安局,该判的判。”

  记者又拨通了当地派出所的电话,据实举报了农民盗墓并贩卖文物的情况。一位警察接到报警后,询问了详细信息,说会核实情况并向领导汇报。

  “你们以前了解农民盗墓的情况吗?”记者问。

  “如果有人举报我们才能去抓,没有人举报我们就不知道了。”那位年轻的警察说。

  “能把这些人绳之以法吗?”

  “这不敢保证,我们会尽量调查。我们不是神探狄仁杰也不是福尔摩斯,不能肯定能破案。”

  对于相关事态的发展,本报记者会继续跟踪调查并及时给予报道。

  (照片为非正常状态拍摄,人物面部做了处理)

  继《谁在收藏中国》、《谁在拍卖中国》之后,作家吴树近日又出版了《谁在忽悠中国》一书。在实地走访中国文物市场的几年间,他对全民收藏热的真实情况具有更直观的判断和更为深刻的分析。盗墓,只是收藏怪圈的一个环节,其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一个极度荒唐的收藏乱象。

【编辑:蒲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