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春晚返璞归真能否hold住观众 摒弃广告需下狠心

2012年01月19日 08:23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2012年央视春晚进入倒计时,悬念一一揭晓:带妆彩排启动,完整节目单曝光,41个节目围绕“龙年”、“家”、“春晚三十年”、“天下一家”四大篇章演绎“回家过大年”的主题;主持人阵容揭晓,采取“三老带三新”的模式,除老面孔朱军、李咏、董卿之外,公布名单中的毕福剑、撒贝宁、李思思均为第一次担纲春晚主持;模样酷似年画中胖娃娃的5岁男孩邓鸣贺将领衔“零点报时”;赵本山及其团队抵达北京,正式入驻春晚剧组,备下双套节目方案……

  过去29个“大年三十”,曾经陪伴亿万中国观众慢慢长大或是慢慢变老,无论收获掌声还是不受待见,央视春晚始终是绝大部分中国人心中一个特殊的存在,甚至融进血液中,成为了一种割舍不去的“过年必备”。依旧是迎着万千目光的注视,2012年央视春晚将以“返璞归真”为自己庆贺30岁生辰,诚邀观众“回家过大年”。

  摒弃广告,需要下点狠心

  “四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没有一个广告,所有的软硬广告都没有,包括零点报时,也不植入广告。”自去年10月起,2012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面对媒体总不忘喊出这句“零广告”口号。其广告效应不容小觑,立刻获得老百姓的拥护。要知道,近年来央视春晚最为观众诟病的莫过于广告无孔不入,既损害表演效果,也影响观众心情。2009年春晚,百度老总李彦宏上镜8次,被网友质疑支付了广告费用。2010年春晚,曾有几十处植入式广告于十来个节目中“插播”,将观众伤得太深。

  当然,敢喊“零广告”,还是得有些魄力和实力的。损失的广告收入,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自央视春晚举办以来,广告方面的收益一直是直线上升的:2002年2亿元;2006年近4亿元;2009年近5亿元;2010年王菲复出、小虎队重组的虎年春晚,业内人士更是估计其广告收入高达6.5亿元。在春晚各种广告门类里,“零点报时”和“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冠名更是各路豪杰争相抢夺的“香馍馍”。虎年春晚“零点报时”招标价为5201万元,“10秒值半亿”的天价让人目瞪口呆。

  据了解,2012年央视春晚“零点报时”不仅没有花落广告商,还对《我要上春晚》选送的草根选手、5岁男孩邓鸣贺青睐有加。此外,本届春晚取消了“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活动”。没有了评奖环节,与之相关的冠名广告自然不复存焉。曾经“一掷千金”,动辄以数百数千万元只为求春晚“特写镜头”的各家赞助商今年也被排除在春晚观众席的座上宾行列之外;以往屡屡被电视镜头有意无意扫过的企业家们,在不少观众眼中仍是一种变相的软广告,在本届春晚声势浩荡的扫除广告行动下,电视屏幕上这些特定的“老面孔”恐怕只能成追忆了。

  围桌而坐,能否重拾温情

  今年央视春晚很有些致敬早期春晚的意味。在节目编排上,“怀旧”是张关键的牌:《故乡的云》、《冬天里的一把火》、《前门情思大碗茶》、《常回家看看》、《我的中国心》等一系列春晚经典歌曲将被再度唱响;舞蹈家杨丽萍将舞动《雀之恋》,呼应1989年她的春晚成名作《雀之灵》;老中青三代明星夫妇将携手登台演唱“爱情”……观众席设置则从“排排座”的剧场形式变为一桌一桌的团圆饭,取消了部分看台坐席,以早期春晚的“大圆桌”代之,让观众在欣赏节目时不必正襟危坐,而是通过家庭团聚的方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节目观看。在节目组看来,春晚不仅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型晚会,也是演出者与家人共享团圆的平台。上世纪80年代青涩的费翔带着自己的外婆坐上春晚的“大圆桌”,与外婆深情相拥唱起《故乡的云》的场景,现在依旧令许多人动容。而舞台形式也相应“改头换面”:整个央视1号演播厅将变成一个大舞台,180度环形、多层次、多中心的半包围式舞台代替传统阶梯式由近到远的舞台。观影视角的改变不仅突破了以往演出者与观众泾渭分明的“台上”、“台下”界限,而且可让观众得到充分的参与,从而更好地融入晚会。

  不过,近日这样一条消息似乎打破了节目组刻意营造的这份温情:“大圆桌”多是为明星特别准备的,并且所有参与春晚的明星都需要稳坐圆桌旁,从头到尾看完整台晚会,不得提前离场。有网友嘀咕,“是想靠明星hold住观众吗?其实人家最想演完节目就回家吃年夜饭,没义务留下来营造所谓的家的气氛吧?”也有人质疑,“为何坐上‘大圆桌’观众席的依然不是真正的观众?难道镜头里除了商界领袖、明星大腕,就不能有寻常百姓吗?”但愿这消息只是传言。

  本报记者 范昕

  实习生 包慧烨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